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艺术动态  
 

文化部表彰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获奖作品
发挥优秀保留剧目示范作用 推动艺术创作持续繁荣发展

 
 

  编者按: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和巡演活动,是文化部改革和完善文艺评奖的一次重大改进,也是促进我国舞台艺术繁荣发展的重要举措。近期,文化部开展了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活动,20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深受观众喜爱、久演不衰的作品荣获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
  获奖作品题材广泛、艺术品种多样,既有上世纪50至60年代创作演出的作品,也有改革开放以来新创作的优秀作品,体现了艺术创作的良好发展势头。入选作品既有保留事业体制国有院团的、转企改制国有院团的,也有民营院团的;既有中直院团的, 也有省市级院团的, 还包括军队院团的,充分体现出评奖的公平和公正。获奖作品包括传统戏、新编历史剧、现代戏,充分体现了“双百”方针和“三并举”的要求。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刻认识开展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总结推广优秀保留剧目创作的宝贵经验,文化部召开第二届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获奖作品表彰会,对20部获奖作品进行隆重表彰,并安排部署明年上半年的巡演活动。
  京剧《杨门女将》
  国家京剧院

  该剧讲述宋朝大将杨令公一家为国效力,男儿竞相战死沙场,家中女流担起保家卫国重任的故事。年满百岁的佘太君携穆桂英正在为镇守边关的孙子杨宗保举办50岁寿宴。忽传噩耗,宗保不幸阵亡。这时,朝廷震动,意欲求和,佘太君力抑悲痛, 率领孀居的儿媳、孙媳和重孙杨文广, 慷慨激昂地驳斥了主和派的谬见,全家出征。该剧移植自扬剧《百岁挂帅》,排演京剧以后,在京剧界引起巨大轰动,50多年来久演不衰,广为流传。
  京剧《华子良》
  天津京剧院

  该剧取材于小说《红岩》。全剧节奏明快流畅,京剧本体意识强烈。整体舞台呈现精美,且唱、念、做、打俱佳,在京剧表现现代生活的艺术探索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耍鞋戏敌”“挑篓下山”等场面已成为脍炙人口的精彩片断和戏曲院校的示范教材;音乐上,既保留了京剧唱腔原汁原味的韵律,又根据人物的特定环境和情感做了大幅度拓展,流畅优美、激情饱满。全剧显示出强烈的思想感召力和艺术感染力,是一部独具品位、满足现代观众审美需求的优秀京剧现代戏。
  京剧《徐九经升官记》
  湖北省京剧院

  该剧讲述了清光绪年间,其貌不扬的县令徐九经克服个人恩怨,秉公断案,终于断清了一桩龙争虎斗的案件,使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因开罪了权贵,最终拂袖挂冠而去。该剧以丑角应工,把清官判案、为民做主,与权贵严正斗争的尖锐剧情,寓于幽默调侃之中,极富魅力,历经20多个年头,仍久演不衰。
  昆曲《十五贯》
  浙江昆剧团

  该剧讲述了无锡县肉铺老板女儿因十五贯钱的机缘巧合被无锡知县错判死刑。 监斩官况钟详细调查, 澄清了黑白是非,使杀人者伏法,蒙冤者昭雪。剧情曲折跌宕、扣人心弦、波澜丛生、开合自如,批判了贪愚的昏官过于执,而对重事实、有智谋、能扶正除邪的清官况钟则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扬。该剧1956年进京连续演出47场,引起强烈反响。周恩来总理指出,该剧“一出戏救活了一个剧种,《十五贯》有丰富的人民性和相当高的艺术性”。
  黄梅戏《天仙配》
  安徽省黄梅戏剧院有限责任公司

  该剧讲述七仙女不顾天规, 私自下凡,在槐树下遇到董永, 由同情而至钟情,结为伉俪。董永卖身于傅员外家为长工,聪慧的七仙女一夜巧织10匹锦绢,帮助董永脱离了为奴的命运,恢复了自由身。正当两人憧憬美好生活时,玉帝却降旨生生拆散了这对恩爱夫妻。该剧剧情感人、唱腔优美,许多精彩唱段脍炙人口,舞台呈现美轮美奂,是黄梅戏的代表性作品。
  吕剧《姊妹易嫁》
  山东省吕剧院

  该剧取材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故事讲述素花、素梅姊妹两人,姐姐素花自幼与牧童毛纪订婚,长大后,因嫌毛纪贫穷,竟在迎娶之日,不顾旧日情义,拒绝前去完婚。妹妹素梅激于义愤,并感毛纪忠诚,代姐出嫁。上轿时,众人才知毛纪已高中状元。素花羞愧难当,后悔不已。该剧人物形象生动,质朴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歌颂了善良、诚信的优秀品德。
  豫剧《朝阳沟》
  河南省豫剧三团

  该剧描写的是从城市高中毕业的银环到未婚夫栓保的家乡朝阳沟参加农业生产, 遇到了一连串困难, 思想上发生动摇。在中国共产党基层支部和群众的帮助下,她认识到农村也是知识青年贡献力量的广阔天地,终于在农村扎下根来。全剧语言富有个性特点,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唱词生动、风趣,节奏明快。剧本故事完整,人物集中,是豫剧现代戏的一部代表性作品,对于戏曲现代戏创作具有启示意义。
  豫剧《铡刀下的红梅》
  河南小皇后豫剧团

  该剧以刘胡兰为原型,讲述她从稚气的小姑娘成长为坚定的共产党员的闪光历程,成就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瑰丽人生。该剧利用现代的灯光、布景,采用转台和闪回的叙述方法,力求通过科技手段和新的表现方法,丰富发展舞台艺术。该剧至今已演出近2000场,深受观众喜爱,曾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称号。该剧是此次优秀保留剧目大奖评选中唯一入选的民营院团作品。
  越剧《红楼梦》
  上海越剧院

  越剧《红楼梦》以宝黛爱情为主线,第一次将红楼故事完整地呈现于戏剧舞台,既表达了原著的精神又体现了越剧“诗情画意”的风格特征。其优美的台词、唱词,细致的表现手法,丰富的人物个性塑造,以及几代主演者精湛的演技,使其在数十年来广受欢迎。剧中人物造型俊美、唱腔柔丽、表演细腻真切,突出了宝黛的爱情悲剧,增强了情感的表现力度,产生了震撼人心的效果,具有很强的审美力量。
  越剧《柳毅传书》
  南京市越剧团

  该剧取材于唐李朝威小说《柳毅传》,写书生柳毅赴京应试,路遇遭夫婿虐待被逐牧羊的洞庭龙王之女三娘,遂仗义为三娘赴洞庭送书求援。三娘叔父钱塘君怒杀她的丈夫,救三娘返回洞庭,并撮合柳毅与三娘,柳毅却以施恩不望报为由拒婚。三娘矢志不渝,化身渔女,终与柳毅结为伉俪。该剧塑造了一腔正气的柳毅和善良、深情的龙女三娘等生动的人物形象,表达了扬善惩恶的主题。
  河北梆子《宝莲灯》
  河北省河北梆子剧院

  该剧取材于神话传说,讲述华山三圣母以宝莲神灯排除瘴雾,拯救生灵,又与采药人刘彦昌结为夫妇,生子沉香。其兄二郎神闻之,横加干涉,盗走宝莲灯,压圣母于华山之下。沉香被霹雳大仙救去,授以武艺。十五年后,沉香前往华山,夺回宝莲灯,大败二郎神,斧劈华山,救出圣母。剧中吸收了红绸舞、扇子舞、孔雀舞表演,又从武术中化用了舞剑;音乐设计突破了传统唱腔板式,吸收了昆曲及民歌旋律,在河北梆子的高亢悲壮中增添了缠绵、欢快的成分,极具戏曲魅力,移植演出广泛,深受观众欢迎。
  梨园戏《董生与李氏》
  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

  该剧取材于现代题材小说《乌鸦》,改为古代戏,重新对主要人物的身份性格及情节发展作了安排,讲述穷塾师董生受彭员外临终嘱托,监视彭之寡妻李氏,以防其再嫁,不料却因此与李氏产生爱情,进而“监守自盗”,最终两人战胜彭员外鬼魂阻挠,结为夫妇的故事。全剧故事富于传奇色彩,情节发展如行云流水,人物性格鲜活生动,语言诙谐幽默,音乐优美动听,表演细腻典雅,充分体现了梨园戏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魅力。该剧曾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称号。
  吉剧《桃李梅》
  吉林省吉剧院

  该剧讲述了知县袁如海的3个女儿玉桃、玉李和玉梅反抗仗势逼婚的总兵的故事,一母同胞的三姐妹不同的爱情际遇,塑造了3个不同个性的女性。 该剧是吉剧史上一部奠基之作。该剧人物众多, 行当齐全, 每个人物均个性鲜明,各具特色,受到广大观众的欢迎。经过不断修改,精益求精,该剧已成为各个吉剧团久演不衰的保留剧目。
  彩调剧《刘三姐》
  广西壮族自治区彩调剧团

  该剧取材于壮族歌仙刘三姐的传说故事,以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追求为主题,讲述了刘三姐为了维护人生的自由和尊严,进行顽强抗争的故事,成功塑造了勤劳善良、美丽聪敏、真率泼辣、能歌善舞的刘三姐形象。该剧曾五进中南海,四入怀仁堂,受到毛泽东、朱德、叶剑英等老一辈国家领导人的接见和好评。郭沫若、梅兰芳等艺术名家曾为《刘三姐》题词,赞誉《刘三姐》“登场艺术妙传神”。40多年来已在国内外演出两千多场。
  蒲剧《山村母亲》
  运城市蒲剧青年实验演出团

  该剧讲述了自幼丧父的全宝由母亲养大并考上了大学。为成家找工作,全宝不得已假称父母双亡。全宝婚后生子,母亲又以保姆身份上门照料,受尽委屈和辛劳。在亲家母的刁难下,母亲欲归,全宝不顾一切地认母,全家终得团聚。故事生动感人, 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和传奇色彩及现实教育意义。 此剧音乐极有特色,熔蒲剧、眉户和民歌于一炉,清新婉转,自成一格。唱腔慷慨激越、婉转俏丽,极具蒲剧声腔之神韵;表演技巧真切自然,细腻传神,凝重大方。
  儿童剧《青春跑道》
  苏州市滑稽剧团

  该剧抓住当前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早恋”等热点问题展开喜剧冲突,把时下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烦恼真实地搬上舞台。剧中还大量运用了学生们熟悉的网络语言、流行歌曲,贴近学生现实生活。该剧凭借对当代中学生心灵的敏锐观察力和丰富的生活积累,运用独特的“苏式滑稽”艺术手段,形象生动地塑造了中学生及家长、辅导员的鲜活艺术形象。剧情跌宕起伏,故事妙趣横生,语言幽默诙谐,节奏明快,洋溢着时代气息,充满青春活力。该剧曾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称号。
  儿童剧《宝贝儿》
  济南市儿童艺术剧院

  该剧讲述了中学生丁放等人训练一只名叫“宝贝儿”的小狗,帮助一位孤独的盲人老爷爷的故事,展现了孩子们在长辈的亲情和关爱下,在挫折和错误中成长的历程,体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这个深邃而又浅显的道理。剧中人物形象生动鲜活,表演真实可信,充满着当代青少年乐观、向上、自立、自尊、自强的人格意识和时代精神。创作者巧妙地把成人视角和儿童视角融合在一起,既站在成人的经验、思维高度,又贯通儿童独特的审美心理和审美情趣,受到青少年观众的喜爱。该剧曾荣获“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精品剧目”称号。
  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
  中央芭蕾舞团

  该剧讲述了20世纪30年代的海南岛上,从恶霸南霸天府中逃出来的丫鬟琼花,在红军党代表洪常青的帮助下,从一名苦大仇深的农村姑娘,逐渐转变成有着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的娘子军战士的过程。该剧将西方芭蕾的技巧与中国民族舞蹈的表现手法相结合, 已在国内外演出3600多场,广受好评, 是民族芭蕾舞艺术的经典之作。在音乐创作上,《娘子军连歌》、《万泉河水清又清》等音乐几十年来经久不衰,深入人心。
  歌剧《洪湖赤卫队》
  湖北省歌舞剧院

  该剧讲述了上世纪30年代在湖北洪湖地区,贺龙领导的红军团在同敌人斗争拉锯战中暂时撤离,地方革命武装洪湖赤卫队在韩英和刘闯的领导下,与国民党保安团和当地湖霸彭霸天巧妙周旋,沉重打击了来犯敌人。该剧音乐采用具有浓郁湖北地方风格的荆州天沔花鼓和民间流传的小调为素材,借鉴了西方歌剧在表现手法上的戏剧性与音乐交响化的优点,成为具有强烈民族个性、气势恢宏的歌剧交响音乐,动人心弦地呈现了特定历史环境中的壮烈情景和英雄人物的献身精神,至今听来依然充满魅力。
  歌剧《江姐》
  空政文工团

  该剧根据小说《红岩》中有关江姐的故事改编而成。 全剧以四川民歌的音乐为主要素材, 广泛吸取川剧、婺剧、越剧、杭滩、洋琴、四川清音、京剧等音乐手法进行创作,既有强烈的戏剧性和鲜明的民族风格,又有优美流畅的歌唱性段落,深入刻画了英雄人物的鲜活形象。剧中的著名唱段《红梅赞》、《革命到底志如钢》、《青松林内红旗扬》、《五洲人民齐欢笑》、《春蚕到死丝不断》、《绣红旗》等,至今仍在群众中广为传唱。该剧1964年在北京首演后,立即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1978年,上海电影制片厂根据舞台演出本拍摄了同名舞台歌剧艺术电影。

                                       2012-11-20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