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艺术动态  
 

访戏曲大师裴艳玲:用原汁原味征服观众

 
 

  她5岁登台,9岁挑梁;她是女人,却演了一辈子大男人、大英雄;她是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对行业坏现象的指责毫不留情……65岁的裴艳玲,不可谓不传奇。昨晚(12日),庆祝戏曲大师裴艳玲从艺60周年的《寻源问道》戏曲专场演出在天津大剧院火爆上演。不上妆,不着行头,没有大灯光、大布景,裴艳玲用最原汁原味的戏曲艺术征服了所有观众,演出每到精彩之处,被裴艳玲赞为“爱戏、懂戏”的天津观众都报以热烈的掌声。演出前,裴艳玲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年龄大了反而喜欢简单的东西
  作为裴艳玲、林兆华两位大师合作的作品,《寻源问道》突出的是简单、纯粹。和当前许多新戏、改编戏相比,这场演出并不在舞美设计上下功夫,而是采用了十分简单的舞台布局,甚至连演出服都只有一件。对此,裴艳玲说:“戏曲艺术是有固有程式的,这场演出就是想把最本质的东西展现给观众。那些在舞美上大制作的戏曲演员,我不能批评人家,我自己原来也玩过这些东西,比如演哪吒时天幕上也打出真的海水,但是越搞越觉得累赘,现在年龄大了反而喜欢简单的东西。舞台的简洁不等于简陋,大包装也不等于一个戏的成功。舞台的本质还是演员本身。”
  谈到“寻源问道”四个字,裴艳玲解释说:“‘寻源’是探求戏曲艺术之源,‘问道’是寻找我们从业者今后的道路。这四个字也象征我的艺术生涯,到了这个年纪,艺术返璞归真,更明确自己今后做什么了。”
  有些人不尊重传统欺骗观众
  网上流传着一篇《裴艳玲语录》,里面记载了许多她对戏曲市场的深刻批评。不少受到称赞的新戏,也曾遭到裴艳玲“炮轰”。谈及于此,她认真地说:“不是说新戏就是不好,相反新戏才是检验一个好演员的标准。上一辈的大家,哪个在艺术上没有自己的新作品、新突破?我所说的‘新’是每个艺术家都需要的,像杨宝森、程砚秋这些艺术家,都是把不足的地方变成特长,唱出自己的特色,我说他们都是革新家。以前演《野猪林》也没有‘大雪飘’这一段,这都是进入影棚后为了电影需要才加入的唱,但是它也流传下来了,因为它是以遵循艺术规律为基础的。”
  裴艳玲说:“出新必须遵循一条,一定要有扎实的、雄厚的基本功做基础,好比水缸盛水,水满才会溢出来,而溢出来的那部分才是‘新’。对于那些本还是‘空瓶子’就称流派的做法,我觉得是在毁坏艺术。现在有很多人不尊重传统,欺骗观众。像戏台上的龙套固定是四个,非要搞出二十四个人来‘群魔乱舞’,这是对观众的一种亵渎!”
  这门艺术不让后辈接触太可惜了
  纵观戏曲历史,“男扮女”的艺术家并不少见,但“女扮男”而且能扮一辈子的,可谓凤毛麟角。每当在舞台上传神地演绎林冲、武松、钟馗时,裴艳玲常常令所有人忽略了她的性别。“我是女人,我也喜欢留长发,喜欢高跟鞋,喜欢漂亮衣服。但对于戏曲事业,我已经达到了深爱甚至痴迷的程度。”演了一辈子《林冲夜奔》《钟馗》《武松》,裴艳玲坦言自己也沾了许多男子汉气:“我很正派、爽直,从没有过歪门邪道的想法。但也有缺点,生活能力挺差的,到了18岁还不会买月饼,脾气也像个孩子。”
  裴艳玲虽年过花甲,但仍然没有退下舞台的想法。她说:“我爱这门艺术,因为它是独树一帜的,我越接触越觉得它深不可测,而且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虽然现在它的发展有一些问题, 但是我相信时代是向前的,就像文艺复兴那样,戏曲艺术也将会复苏,到了某个阶段它自然就会‘发酵’。 我现在的演出更多是面向80后、90后, 向他们做戏曲普及,这门艺术不让后辈接触,真的太可惜了。”

                                         2012-10-15
                                       (新闻来源: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