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艺术动态  
 

戏比天大 艺无止境——访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曾昭娟

 
 

  第八届中国评剧艺术节将于本月底在河北省的唐山市举行,天津评剧院在参赛历届中国评剧艺术节期间展现的每台剧目,像《凤阳情》《寄印传奇》等,均引发各界高度关注乃至轰动,被誉为评剧发展繁荣的领头羊。为了在第八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上再创佳绩,天津评剧院经与有关专家慎重斟酌,决定为领衔主演、评剧领军人物曾昭娟重新整理改编花(淑兰)派代表剧目《朱痕记》,并将改编后的剧本易名为《赵锦棠》。8月13日至15日,该剧将在滨湖剧院连演三场。连日来,剧组全体演职员用戏比天大的信念战酷暑,抗热浪,如火如荼地进行排练。日前,该剧主演、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曾昭娟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新版留精华,
  除枝蔓注入典雅唯美
  记者:此次根据《朱痕记》重新整理改编的《赵锦棠》有哪些创新?
  曾昭娟:在剧目的整理改编过程中,本着“剪除枝蔓、捋顺情节、保留精华、突出人物”的宗旨,我们在充分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对原本中“磨房”“粥棚”两场经典中的经典给予保留,对其他场次做了删减、整理乃至重新编写。过去的戏曲演出,是按时间点钱,戏越长,收费越高。现在的生活是什么节奏了?一部戏最长不能超过两个多小时。所以改编之后,剧情更紧凑了, 故事情节更顺畅,人物性格更鲜明,思想内涵也更深刻, 特别是利用高科技手段使舞台呈现如梦如幻,更能吸引观众眼球。
  在大家的印象中,越剧唯美,昆曲典雅,评剧大众化、通俗化。现在,我们要在评剧中注入典雅的唯美。过去的戏迷都是闭着眼睛听戏,但现在是视觉时代,舞台要给人以美的冲击力。
  细节决定一切,好戏就是由每一个细节堆起来的。 比如说一个花的领结怎么打、一个袖口的线怎么走, 从扮相到服装、布景,都要把它当作一件艺术品进行雕琢,在每一个细节中添加精致,追求完美。
  开创艺术风格,
  我要演活了谁唱活了谁
  记者:《朱痕记》是您的老师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花淑兰的代表作。如今,您再度演绎,有哪些新的思考和突破呢?
  曾昭娟:这是一出脍炙人口的花派代表剧目。我从老师花淑兰那里把这台代表剧目原汁原味地继承下来,已经演出了千余场。但若想不断提升自己的表演艺术魅力, 就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依据自身艺术优长, 创造出属于我自己的艺术风格,使其焕发出新的艺术魅力。
  梅兰芳1953年曾在锦州看过我老师花淑兰演出的《茶瓶记》,当时梅先生评价:“京剧有个红娘,让荀慧生演活了,唱活了。评剧又出了个小春红,让花淑兰演活了,唱活了。评剧大有希望。”我一直在想:艺无止境,我要演活了谁,唱活了谁?
  艺术是需要个性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我老师的嗓音脆美细腻,而我的嗓音厚度大一些,拉力大,跳跃性强,更适合扮演年龄跨度大的角色,比如说《凤阳情》中的马秀英,从天真烂漫的田野村姑到母仪天下的皇后。无论是《凤阳情》《寄印传奇》还是《赵锦棠》,我要根据我的个人条件和对人物内心的思考,用评剧表演特有的类型技巧和经过多年舞台实践所提炼总结出的典型技法,力求准确地展示剧中人物的魅力。
  痴情舞台,
  全剧组拧成一股绳
  记者:您曾经因为股骨折断,被医生宣布“永不能登台”。而如今,您又站到了舞台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鲜活的艺术形象,不断地挑战艺术人生,为什么?
  曾昭娟:我们家祖祖辈辈没有一个人与唱戏沾边,可我偏偏自小就迷恋粉墨,痴情舞台。我做大手术时,钢钉接骨,整整120天, 被固定在病床上,结果整个人看上去像被泡了的豆腐脑一样。 我就这样告别了我热爱的评剧舞台吗? 我不信。从康复训练到拄着拐走进排练场到做每一个动作,伤口像刀剜心似的疼。《凤阳情》的导演张曼君说,当人到了极限的时候,谁也拼不过小曾。经历了这些,我终于明白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了。
  不仅仅是我,我们剧组里的同志们都是如此。最近,津城连降几场大雨,气温也高,排练场地因漏雨、没有空调给演职员们带来很多困难,但大家为了艺术,为了评剧事业,忘我投入。在剧中扮演宋成的国家一级演员郑春林在排练时突发腰椎间盘突出,老母又不幸去世。但他说,请团里放心,我会妥善安排,一定把戏排好。就这样,他强忍病痛和丧母的悲痛,没请一天假。
  剧中扮演朱母的国家一级演员夏霞,在排练中由于天气热,出汗多,出现虚脱,忽然就晕倒在舞台上,同志们赶紧给她喝下淡盐水,醒来后,她又立即投入到排练中。
  正是在这种精神感召下,全剧组人员拧成一股绳, 以戏比天大的精神对待艺术创作。 我们深信,此次推出的《赵锦棠》一定不会让观众失望,一定能在第八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上再创佳绩。

                                           2012-08-10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