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艺术动态  
 

专家观众盛赞纪念“百日集训”25周年展演第二阶段演出
国粹薪火传 梨园春意浓

 
 

  连日来,津门戏曲观众在中华剧院连续观赏了由天津市青年京剧团上演的纪念“百日集训”25周年系列演出活动第二阶段的演出:李瑞环同志改编的《刘兰芝》,传统名剧《泗州城》《遇后龙袍》《拾玉镯》《法门寺》《九龙杯》《大登殿》,以及该团各个年龄段的优秀演员演出的经典唱段《梨园锦绣》。他们盛赞青年京剧团在“百日集训”25年之后,已经成长为一只行当齐全、阵容齐整、剧目丰富、流派纷呈,备受海内外瞩目的京剧劲旅。实践证明,“百日集训”是促进青年艺术人才脱颖而出的育才工程,不仅为天津市青年京剧团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为培养京剧人才、振兴京剧艺术开辟了一条重要途径,对整个京剧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百日集训”精神的指导下,该团坚持“先继承后发展,在继承中发展”的方针,走过了25年的发展道路。今后,他们发扬光大京剧艺术事业依然是任重道远,决不可安于现状,满足已有水平,要锲而不舍,乘势而上,不断确立新的目标,攀登新的高峰,再创新的优势,实现新的发展。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兰芝》一剧的导演叶少兰先生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根据李瑞环同志改编本排演的京剧《刘兰芝》,去年在武汉闭幕的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获得观众广泛好评,演出大获成功,证明改编后的这个戏有市场,观众们爱看爱听,欢迎这样的既尊重传统京剧样式又有独到创新之处的剧目。这也印证了“先继承后发展”这个宝贵的思路,充分发挥了青年京剧团的集体实力,使之整体保持了“一棵菜”精神,这也是他们25年来发扬“百日集训”优良传统才形成了行当齐全、剧目丰富的特色,取得了人才济济、流派纷呈的骄人成绩。应该说,《刘兰芝》这个戏还只是取得了初步成功,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从导演到唱腔、舞美、服装、化妆、道具, 都有精益求精、使之成为精品力作的可能。
  天津市评剧白派剧团团长王冠丽说:“2005年我在中国评剧院白派团的时候就排演过《孔雀东南飞》,当时用的就是青年京剧团的这个京剧本子。 李瑞环同志后来也给我们团写了新的改编本, 去年上演以来受到京津两地观众们的热烈欢迎,每场演出都是盛况空前,一票难求。 评剧白派的老版本《孔雀东南飞》里没有一个‘反调’唱段, 我们都觉得很遗憾。根据这个情况,李瑞环同志又特地给我们写了一个‘反调’,也就是‘风萧萧’那一段,每次演出,剧场效果特别强烈。去年秋天,天津市青年京剧团演出《刘兰芝》的时候,我们白派剧团全体都去观摩、学习,收获很大。因为当时我们也正在排这个戏,遇到一些不知道如何处理的地方,在看了青年京剧团的表演之后,给我们很大启发。”
  本市京剧史料收藏爱好者、已故京剧表演艺术家孙荣蕙先生的学生于淼连续几天都观看了青年团的演出。他说:“张君秋大师生前对青年团付出了巨大的心血, 赵秀君自从拜师后更是得到大师的亲传指教, 已经逐渐显现出一位大青衣的‘范儿’。” 于淼还动情地回忆起二十多年前, 京剧名丑张春华先生为石晓亮等演员彩排新编剧目《草莽劫》时候的情景。当时天津宾馆小礼堂正在整修改造,内部没有坐椅, 只是临时放着二、三十把折叠椅。 时值隆冬,小礼堂内没有暖气,张春华先生穿着军大衣坐在第一排正中,一边观看演出,一边不时地走上舞台亲自为青年演员做示范,这场面一直留在他的脑海里。
  本市的几位资深票友棉纺厂退休工人王芝英、中国联通天津分公司职员王登峰、地毯厂退休工人于冰、部队转业干部王骥良也热情地告诉本报记者:“20多年来,青年团的演员们练就了深厚功底。看闫巍的《泗州城》,手脚利落,扮相漂亮,出手那叫一个绝;老旦孙丽英和孟广禄珠联璧合;张克的杨派老生韵味令人着迷;青年演员也不示弱,唱得全场人心振奋,叫好声此起彼伏,我们的手都拍热啦。有好角在,我们戏迷才能得到高水平的艺术享受。乐队也同样出色,为演员托腔保调,相当的严丝合缝。观看这几天的演出,觉得真是一个宣传国粹、发扬祖国传统文化的生动场面。老市长李瑞环同志倡导的集训计划和亲自改编的剧本,是把传统的老戏植入新的土壤,使它充满了活力,更具有现实意义;而且培养了一代国粹的精英,也培养了一大批中青年观众与戏迷,活跃了天津的文化市场,在全国展现了天津京剧的实力。”

                                          2012-04-11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