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香莲”的故事与传说由来久远,它在戏曲的众多剧种中和舞台上塑造了各自鲜活、感人的艺术形象。日前,天津京剧院凭借新编古代故事剧《香莲案》,在27出参评剧目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获得了第六届中国京剧艺术节新编历史剧目的一等奖。得知这一消息时,这部戏的编剧、我国知名的戏曲理论家和剧作家刘连群则显得平静而淡定,他说:“让古老的故事多一种解说,让程派艺术多一出新戏,愿京剧舞台多一部剧目,现在看来,当初我们编写、排演这出戏的朴实而真诚的愿望实现了。”
这是传承,也是创造
刘连群先生亲自撰写了此次京剧节演出参赛的精美海报首页上的剧情介绍: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流传久远。传说的厚重与深刻,在于历经岁月的消磨,仍能给人以新的触动和感悟。故事是从一个叫做陈世美的书生,在攀向人生高峰途中的堕落开始的。如果说戏剧作品的本质是澄清堕落的由来,那么有堕落就有升华,于是一位普通而又不凡的女性——秦香莲,带着她的坚忍、自尊、不屈和宽厚来了。 事件就不再仅是抛弃与抗争, 而成为她以及被关联的人物们与堕落者的碰撞、冲突和较量,由此彰显出亲情、人格的光辉。一位老朋友说,这样的秦香莲适合善于表现忧患中坚守、外柔而内刚的程派来演。(天津京剧院《香莲案》)剧组对程派的秦香莲和多个人物,执著地运用极富表现力的京剧传统艺术手段,精心撷取、组合与打造。这是传承,也是创造。在老艺术家的辅佐下,一台新锐重新演绎久为人知的故事,表达的是创作集体共同的一份朴素的愿望。
不是颠覆传统,而是丰富传统
这是一篇极富真情、颇为动人的文字。刘连群向记者坦言,编写这部戏,不是颠覆传统,而是丰富传统。新编戏不能为新而新,新的观念与意识或者现代意识的注入,既要尊重传统的道德标准、人物的行为,也要符合逻辑;同时,他们从始至终坚守京剧艺术的本体,保持写意、虚拟、程式化的京剧语言,运用“四功五法”的传统表演手段来演绎这个故事,目的是让观众接受新的主题与立意的同时,更能享受到地地道道的京剧艺术的魅力。
刘连群说,说到“状元负心”题材,这是一类戏,从宋代就有了,所谓书生得志贪图富贵、抛弃亲情丧失人性、人格堕落铤而走险,结局往往是同归于好的大团圆或者善恶双方、正邪两面的彻底决裂,千余年来不绝于舞台。这是跨越时空的社会现象,逐步演变成我们生活里的特定符号。我在编写《香莲案》一剧时,注意到了这些文本上的特点,追求的是伸张正义,但同时也用浓重笔墨关注并梳理了剧情与人情,比如陈世美的绝情负义、拒不认妻,我就想,他有“认”的可能吗?已经是驸马了,认下前妻,就是欺君,骗娶公主,这种罪行是别人能说和的吗?是“私了”的事情吗?我以为,陈世美认香莲就是死罪,咬牙不认,或许还有生的可能,于是我就编写出陈世美“夜访香莲”一折,让夫妻双方直奔主题,当面摊牌,让剧情起伏有致,人物性格更趋合理。从剧场演出效果看,观众们还是乐意接受这样的编排。
刘连群说,创作《香莲案》也是一个对经典作品再认识的过程,也更加理解和体会了前辈大师们的追求与良苦用心。新编京剧也一定要“先继承后发展”,在继承中创新,这样才能吸引更多观众,让京剧艺术不失魅力。
2011-11-21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