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艺术动态  
     
 

一人三行当 折桂梅花奖


 
 

  在第25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北片)大赛上,天津市青年京剧团闫巍先后两天以不同的艺术造型出现在“争梅”演出现场:一个是英姿飒爽且略带妖气的水母,一个是英姿勃发的少年英雄岳云,一个则是美丽机智的小女子白牡丹。在《泗州城》、《牡丹巧戏仙》、《岳云》三出京剧折子戏中,闫巍以其扎实的基本功和对艺术的感悟,赢得了观众和评委们的交口称赞。
  竹篱茅舍自甘心
  闫巍来自梨园世家,1980年考入天津市戏曲学校京剧班学习老旦。但李树元老师发现她毯子功、把子课以及踢腿下腰等十分顺当,翻打跌扑又快又冲,于是让她改学刀马旦。从此,闫巍更加刻苦,只要有点时间就泡在练功房里,晚上还给自己加晚自习,直到深更半夜。她的练功服总是湿淋淋的,身上总是青一块紫一块。
  近十年,闫巍几乎没有什么戏可演,但她不抱怨,且甘之如饴,在一遍又一遍重复中,她感受着与京剧艺术对接的无穷乐趣。几年间,她先后学会了《扈家庄》、《红桃山》、《盗库银》等一批武戏,受到好评。练武功的同时,闫巍还坚持练嗓,大小嗓一起练,并得李近秋老师亲传。
  前辈话语成警句
  提起自己学艺的经历,闫巍的话语意味深长:“我很幸运,学艺路上总有前辈无私地教导我,使我一路走来很顺。”她给记者讲了几个故事,这些故事曾让她顿开茅塞。
  闫巍到北京李金鸿老师家学戏,李老师让她走一遍套路,闫巍抖擞精神,挺胸抬头尽显武旦风采,不料李老师猛地一巴掌拍过来,说:“你生在古代,要懂得女子的含蓄!”这一巴掌,让闫巍一辈子也忘不了。
  有一次演出完,闫巍一眼看见厉慧良老师,就迫不及待地讨教,请老先生给“说说”,厉慧良笑眯眯地说了一句:“不错不错,有把子力气。”这是夸我呢?还是批评我呢?思索一阵后,好琢磨的闫巍知道了:这是说我在艺术表现上还存在相当的不足啊!从此闫巍更加刻苦,到了青年京剧团更加如鱼得水。
  武旦演出青衣味
  梨园界常把青衣行当称作大青衣,以表现其端庄娴淑,而把演武戏的旦角称作“武旦儿”,这让闫巍特别难以接受。怎样既演出人物的飒爽英姿,又体现出人物内在气质?坚实的基本功和不断提升的艺术感悟给了闫巍丰厚的土壤,而前辈老师们以不同方式的教授和点拨,同伴们的倾心相助,使这个“小武旦”在舞台上出落成一个动若脱兔、静若处子、动静结合、融会贯通的青衣味道武旦。

                                       2011-06-21
                                      (新闻来源:今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