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艺术动态  
                        
 

艺海泛舟映朝霞
                ——访非遗传承人京东大鼓艺术家董湘昆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83岁高龄的著名京东大鼓老艺术家董湘昆虽然因身体原因行动不便,但还是坚持在弟子们的搀扶下坐轮椅参加京东大鼓艺术节、非遗展演等活动,他说:“我是一位工人业余演员,业余艺龄已经58年了,一生的追求就是将京东大鼓这门通俗易懂、贴近普通大众的艺术传承下去,让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阳光和欢乐。”
  自从前两年老伴去世之后,董老就无法独自走出5楼那间独单,去社区居委会教人们唱京东大鼓了。可他的生活并不清闲,每天仍为京东大鼓的创作和传承忙碌着。 昨天记者到董老家中采访时, 他还在为徒弟们创作的京东大鼓新段子修改、润色。他说,有时一个新段子要改七八遍,唱词一定要讲究合辙押韵,唱起来才能字正腔圆,来不得半点马虎。
  董老出生于宝坻县,自幼喜爱家乡的民间小调、地方戏曲等传统艺术,12岁离家到天津市内一个印刷局当学徒,利用业余时间跑到南市“三不管”和“鸟市”等地听“撂地”艺人们演唱,还经常跑到大商号门前去听收音机播放的长篇大书。凭着一股子韧劲,他学会了说相声,唱单弦、京东大鼓、河南坠子。新中国成立后,印刷行业成立工人业余文工团,董湘昆积极参加,很快成为骨干,并在每年的天津市职工业余文艺汇演活动中连连获奖。他的艺术才能引起了京东大鼓创始人刘文斌的关注,于是,刘文斌主动将董湘昆邀到家中收为弟子,这件事在曲艺界传为佳话。
  董湘昆从老师刘文斌手中接过接力棒,不负众望,很快就为这门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他说,当时受到河南坠子皇后乔清秀大胆以普通话为基本要素改造地方音调的影响,在保持北京东部地区乡土味道的基础上,对京东大鼓唱腔进行普通话改造,去掉了一些地方音。由于接近了普通话,京东大鼓更容易被不同地域的人们接受,一下子火遍了全国。
  谈到对传统艺术的创新改造,董老一再强调要好好地继承,夯实基础,把祖辈积累的精华吃准、吃透,下一步才能谈发展。前些天看了一个曲艺节目,将歌曲等艺术形式生拉硬拽进来,失去了这门艺术原本的味道,这不是创新,这是找噱头,这种做法会动摇艺术的根基。
  董老传带了43位入门弟子,还有人纷纷要求入门学艺。自己没有精力教了,但又不愿伤了大家的积极性,于是就让郝德宝、倪万珠等弟子中的大师哥帮着带徒弟。还有很多从全国各地奔着董老来求得指点的,董老都在家中热情接待。他说,京东大鼓是大众的艺术,不能脱离群众。
  董老特别珍视两年前在全国总工会的帮助下,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董湘昆京东大鼓文集》。他说,京东大鼓的唱段、曲谱、弹弦、调等内容书中都有,自己的人生也都装在这部书里了,有苦与乐,有得与失。
  采访结束时,董老哼起了那段家喻户晓的《送女上大学》:“火红的太阳刚出山,朝霞铺满了半边天,公路上走来人两个,一个老汉一个青年……”记者脑海中油然浮现出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带领着年轻人走在传承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上。
                                         2010-12-26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