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艺术动态  
                        
 



亦庄亦谐“文哏”大师——访相声表演艺术家苏文茂

 

 
 

  叩开苏文茂先生的家门才得知,82岁的老人刚做完颈部的一个手术,正在恢复期。我后悔有些冒失,但苏先生还是挺麻利地坐起,和我攀谈,尽管谈话声音还有些混浊,但神采不减当年,依旧一番沉稳、老练的寓谐于庄的气派。
  记者祝贺他获得了中国文联和中国曲艺家协会颁发的第六届中国曲艺牡丹奖的终身成就奖,并借这个机会,给我们的“名人堂”栏目做次专访。他开心地笑着说,其实你们发条消息就成了,我不值得做什么专访的。不过,我倒是可以给你们透露一个我的“提级”的秘闻:某年春节,我和单弦演员马增慧去给马三立老人拜年,按辈分,我喊马老“三爷”,马增慧比我小六岁,可她喊马老为“干爹”,喊完了,还得意地拿眼扫了我一下。我赶紧就向马老说,这次“提级”,您可一定给我提一级啊。不是待遇、职称的工资提级,是辈分提级:我现在叫您三爷,您最好把我提到“干姑爷”这一级。逗得在场的人无不哈哈大笑。
  聊及他的徒弟们,苏文茂老人也很高兴,他夸奖赵伟洲、刘俊杰、宋德全、崔金泉等人热爱相声艺术,作风踏实,还能从事相声创作,或者组织周末相声俱乐部,传播相声艺术。他谦虚地说,我的这些徒弟们没有大腕儿,但观众们喜欢他们,他们也在为相声事业做实事,这是我最为安慰的。
  说到相声创作和相声艺术特色,苏文茂先生很认真地回忆起上世纪六十年代,国家有关部门组织的一次全国相声座谈会,那次座谈会很重要的一个话题, 就是讨论相声该是讽刺还是歌颂的问题, 很多知名学者和专家发表了针锋相对的见解。苏文茂说,他很赞成这次座谈会后得出的结论,就是相声艺术应以讽刺为主,但不排斥歌颂。会后,当时国内影响最大的专业杂志《曲艺》, 发表了两篇讽刺相声新作, 一篇是老舍先生的《柿子丰收》,另一篇,就是苏文茂的《美名远扬》。苏文茂先生在那几年, 还连续创作并演出了《大办喜事》、 《苍蝇拍》等很多相声新作,讽刺了好大喜功的浮夸风、追逐名利的思想等社会热点问题。老先生以他特有的苏氏“文哏”的幽默语调对我们说,您知道当时(指全民大炼钢铁、 定各种计划赶超英美发达国家的浮夸风盛行时)我们的指标是多少?马三爷定了1000段,赵佩茹定了800段,我呢,定了700段!这是一年的创作数量。
  笑过之后的思考与回味,才是相声艺术真正的魅力所在。

      
                                          2010-12-12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