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艺术动态  
                        
 

谭余妙音传真情 戏苑坤生第一人
  
——访京剧表演艺术家王则昭

 
 

  相信现在的中年京剧观众,很多人其实是从30多年前的改革开放之初,国家恢复传统戏剧演出的时候,才开始接触并喜欢上传统京剧艺术的。那时候的许多京剧名演员虽历经“文革”磨难,但仍然是宝刀不老,风采更加迷人,艺术青春再度焕发,给观众留下美好和激动的观剧回忆。诸如厉慧良、赵松樵、张世麟、杨荣环、丁至云……这些如今听来如雷贯耳的名字,当年就活生生的在中国大戏院、长城影剧院、华北戏院、滨江剧场等等大小舞台上奔波耕耘着。他们不计报酬,不分名次,尽心尽力地演出、教学,贡献给观众一场场精彩、难忘的《挑滑车》、《钟馗嫁妹》、《闹天宫》、《贵妃醉酒》、《玉堂春》、《宇宙锋》、《乾坤福寿镜》……想当年,记者也是这些老艺术家的忠实观众之一,常常追着剧场看他们的戏,至今印象深刻的演出,就包括我们今天“名人堂”的主角——王则昭先生,她与康万生、李经文合作的《大探二》、《失空斩》等,真可谓光彩夺目、满台生辉。
  扣开王先生的家门后,老人略费踌躇地在保姆帮助下,坐上轮椅,热情地和我们打招呼。尽管半身麻木,行动不便,但88岁的老太太言语表达清晰,头脑反应敏捷,聊起京剧往事来,更是兴致极高。原来,王则昭先生在全国解放前,就已经参加西北军区文工团,并受到老一辈革命家邓宝山、甘泗淇、李贞等人的悉心呵护与教导,她甚至跟我们回忆起女将军李贞如何叮嘱她每天吃两个鸡蛋,给她口袋里揣上花生和红枣,以保持体力,抵御西北严寒天气的感人故事。老人家讲起解放后拜谭小培为师后,尽心侍奉恩师,刻苦修习谭门艺术,每个细节都仍然历历在目。直到送走恩师(谭小培逝世时,其子谭富英正在朝鲜战场前线慰问中国人民志愿军),让我们钦敬不已,说到动情处,她自己也不禁老泪横流。
  与此同时,王则昭还立雪余门,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拜余叔岩传人张伯驹先生为师,所以,像《搜孤救孤》、《问樵闹府》、《桑园寄子》、《法场换子》等余派代表剧目,她也擅演。王则昭先生的这番拜师、学艺经历,在“冬皇”孟小冬去世多年后的今天更显得弥足珍贵。她还向我们讲述了与张大千、谢稚柳自上世纪四十年代开始、历时半个世纪的交往故事,说她很感激这些艺术大家对她的熏陶,丰富了自己的人生修养。她寄语现在的年轻京剧演员,一定要多学习,多钻研,提高艺术素养。结束采访时,同行的天津京剧资深票友于淼先生动情地吟诵出题赠给王则昭先生演艺生涯的诗句,“苦研诗书承庭训,孝为善首奉严师,谭余妙音传真谛,菊苑坤生独一人”。记者移用来两句,用做这篇专访的题目。
                                           
                                          2010-12-05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