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艺术动态  
                        
 

情系聊斋 传承绝艺
       ——访陈派评书传人刘立福

 
 

  夏起层冰冬起雷,天雨血兮鬼哭夜。
  先生满腹是文情,刻画雕镂夺造化。
  眼前活立太史公,口内龙门如水泻。 
  这些诗句,是明末清初的大散文家张岱,赞叹当时的说书大家柳敬亭的。因柳敬亭说的《水浒传》入情入理,入筋入骨,生动传神,风生四座,故举凡市井民众,士人学子无不趋之若鹜,一睹为快。如今,拿这些词句来形容津门评书大家刘立福,也一点不过;只是需要把施耐庵写的《水浒传》,改成蒲松龄的名著《聊斋志异》而已。
  刘先生的系列评书《聊斋志异》,严格师承陈派评书创始人陈士和,几代艺人辛勤耕耘,使得陈派《聊斋志异》风靡近一个世纪,在中国北方特别是京津、东北地区影响深远,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评书迷、聊斋迷。自今年10月份以来,每逢周六晚七点三十分,位于同安道上的和平文化宫小剧场里,总是座无虚席,各个年龄段的观众们如醉如痴地聆赏着刘立福评说的《聊斋志异》故事, 或发出会心的笑声, 或做出瞠目结舌的表情,更有全场鸦雀无声、欲哭无泪的场景:这一切,全是靠着蒲留仙老先生精彩的《聊斋志异》原书的魅力,书里的胭脂、素秋、红玉、婴宁、黄英、田七郎、某御史、武成修……太多的人物与情节让人过目难忘,唏嘘不已;更是跟刘立福细腻灵活、刻画入微的表演密不可分。这些人物、故事,经过刘立福的点评、叙述,无不给人以深刻印象,从而获得独特的人生体验与艺术享受。
  听过刘立福评书的观众都知道, 他的聊斋,除去故事情节叙说、拿捏的恰到好处。 借古喻今,嬉笑怒骂社会流弊之外,最有回味的、更有嚼头儿的是他的评说:讲解人情事理,剖析典故史实,评述社会现象,不知不觉中让您增了见识,多了智慧,长了学问,也懂得了更多做人的道理。难怪连《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在叙述大观园中人给凤姐过生日的宴会排场时,也不忘带上一句:不但有戏,连耍百戏的并说书的男女先生全有……
  刘立福先生今年已经87岁高龄了,人清瘦,儒雅,寡言,接人待物极是彬彬有礼,与记者接谈,总是有问必答,耐心讲解。作为目前重要的一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陈派评书”的唯一传人,他勉力答应和平文化宫方面的邀请,已连续两个月每周六晚间为观众展演评书《聊斋志异》。 尽管体力不如从前,但每次足足120来分钟的表演,已经足够评书迷们大呼过瘾的了。他跟记者说,我领会,说、评、书,这才是陈派评书的全称。首先是说,其次是评论,评人物,评(故事里的)内涵, 评论人情是非, 包括引经勾典,这才是演员的真功夫。有的观众是听“包袱”来的,你要说乐他;有的来听故事, 甚至有人手里就拿着一本《聊斋志异》原书, 对着听;有的听人情道理,有的听离奇情节,所谓听“勃扣”(即书扣子),不一而足。评书演员,能在台上说乐观众不难,最难的是把观众说哭了;最值钱的“包袱”,其实是书里面本来有的,你完完整整地把喜怒哀乐悲恐惊从书里说出来,传递给观众,这才是一个好的评书演员。
  采访结束时,他的徒弟们也给记者留了个“书扣”:本周开始,刘先生将奉献一段新书,欢迎去听。

                                            2010-11-28
                                       (新闻来源:天津网-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