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艺术动态  
                        
 


说有品位的“津味”相声

 
 

  “您一定还记得:家里藏着一筐铃铛盖儿的那个家庭吧?您一定记得:办喜事和办丧事的两家共坐一辆火葬车吧?您一定记得:‘来俩果头儿’这个经典‘包袱儿’吧? 您一定记得: 李伯祥这个‘大白话蛋’吧……”这是孙福海同志在《逗你没商量》一书中关于王鸣录先生一章的一段话。
  记者18日来到市曲艺团,团负责人居然也用了这么一大堆问话,跟记者卖了个“关子”——原来,王鸣录先生正给年轻演员们讲课呢!记者悄悄坐在最后一排,听72岁的王鸣录先生讲——
  学会写作
  王鸣录开门见山:“我现在依然喜欢关注民生,比如物价问题、住房问题。报纸一定要看,社论一定要读,否则你找不到问题的实质,无法提升个人素质,你的艺术永远是幼稚的。那些相声大家,哪一位没有深思熟虑的、独到的、精辟的见解?因为他们的个人素质提上去了。”
  “写相声很难,但建议你们练一练,因为经过自己提炼出来的作品跟别人的不一样。如果只会说不会写,那是残疾,不健全。创作演出一个经典段子的人是高人,但你如果永无休止地重复这段子,不整理,不是好演员。”王鸣录说起了自己的经历,“我是这样练出来的。二十多岁时我说相声,总有改动的地方,后来从小段练习写。年轻人得有高志愿,有上进的心思。”
  关注生活
  当年, 王鸣录听师兄王鸣山讲了两个报上登的小故事, 他就把它们改成了小段,并拿到台上去试,看响不响,如果响,就留下来。
  “这就是我多年积累的笨功夫。”王鸣录说,当相声演员苦啊,想甜吗?先苦后甜!练“贯口”苦;“活”使泥了,观众倒好,臊得慌,苦;前后节目,人家受欢迎,自己受倒好,竞争苦。但既然选择了这一行,干上了,就要干好,要有“扫地也比别人扫得干净”的劲头!
  找好定位
  “不要廉价的笑声!你没有选择观众的权利,但你有为哪一类观众服务的权利。”王鸣录介绍了这样一个场景:新中国成立前,茶社门前经常有一个小牌,上写“军政人员禁止入内”,意为这里是个大染缸。“是侯宝林先生把这行的这顶脏帽子摘下来,我们才成了演员、人民艺术家。”
  王鸣录提醒青年演员,现在有些演员“回归”了,把“脏活儿”又使上了,听到观众发出的“共鸣声”,居然还很得意!文艺的作用是教化,当然不是板着面孔,而是潜移默化,在平时的演出中渗透出时代风貌和高尚的情操,提高人民的素质。
  “我最佩服电影演员陈道明, 他有骨气, 不满意的本子不演,当然人家大腕,不怕白菜涨钱,可我们也并没有饿着啊。所以说,一个演员与观众的交流,要看是在什么节骨眼儿上,是大众关注的民生问题、社会热点?还是媚俗的话题?要找好自己的定位。”
  提高品位
  “一定要与观众搞好关系。我十几岁时演出时, 说一个天津的‘津’字,是一边三点水,一边是一个‘JIN’字,后来一位老观众来信了,很长的一封,指出我的错儿,并告诉我应该多看书,多学习,将来好有长进;我还收到一位老先生的信,这是一封用毛笔抄写的信,他不厌其烦地找出了我发表的一个作品中的二十多个错别字。”这些细节,都让王鸣录感动至今。
  最后,王鸣录说,现在相声又遇春天,并且京津相声在竞争,青年演员一定要提高自己的品位,提高自己的素质,说出“津味”的相声。什么是“津味”相声?王鸣录借马三立大师的作品抖了个“包袱儿”:就是《练气功》那位张二伯抢吃小孩苹果时说的“你这半拉没核”,就是其中令人咀嚼不尽的含意!


                                         2010-11-21
                                      (新闻来源:今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