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艺术动态  
                        
  植根驻地文化沃土 武警被誉津门“风景线”
                     
 
 

  九河下梢,沽上流云。从明朝的渔村军寨到现代化大都市,600年历史孕育了独具特色的天津文化。 爽快炽热、机智幽默的“津派文化”滋养一代代海河儿女的同时,也浸染、熏陶着驻守津门的武警天津总队官兵,成为警营文化创新发展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成为激励“津门卫士”爱国奉献、履行使命的动力源泉。
  津门卫士爱热土
  “我们是津门子弟,情系着百姓安危。忠于职守尽职责,不辱使命当模范……”这是武警天津总队的队歌——《津门卫士向前进》,是总队每名官兵的必会曲目。
  任务拓展,时代变迁,一茬一茬的官兵在更替,但不变的是“津门卫士”的这份情怀。总队宣传处处长贾玖琳告诉记者:“每批新兵一入营,总队就注重用天津深厚的历史文化教育熏陶官兵,激励官兵融入天津、热爱天津,并自觉地为这片热土奉献。”
  为了让官兵更好地了解驻地文化,总队将天津历史文化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常规教育中,并定期组织官兵到各类历史古迹、文化场馆参观。大沽炮台、天津历史博物馆、平津战役纪念馆等,都留下了官兵们的足迹。每逢节假日,总队还组织官兵乘船顺海河而下, 两岸星罗棋布的文化名胜、古典与现代激情碰撞的建筑群落尽收官兵眼底, 供奉妈祖的“娘娘庙”,溢美飘香的古文化街,南市的茶馆、相声,滨海新区一日千里的发展图景,泥人张、风筝魏、杨柳青年画、烙画、空竹等民间绝技绝活……为官兵带来精彩丰盛文化盛宴的同时,也将津沽热土的文化血脉深深植入官兵心里,内化为对津城人民的无限热爱和献身使命的崇高追求。
  津派文化火在警营
  2009年11月22日,天津“三岔口”旁“燕春楼”里群英荟萃,王毓宝、李伯祥、魏文亮等曲艺名家云集于此,见证戏法大师肖桂森的收徒仪式。当日,武警天津总队五支队士官温博杰正式拜肖桂森为师,成为传统戏法在警营中的接班人。温博杰告诉记者:“北派戏法作为一种传统曲艺形式,在中国有4000年历史,师傅的《拉线棒》、《亮摔》、《六连环》等节目已被列入天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拜师学艺缘于自己对曲艺的热爱, 更出于对艺术文化传承的历史使命感。”
  天津素有“曲艺之乡”的美誉,所谓“北京学戏,天津唱红”,相声、小品、快板、评书等各类曲艺在天津都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天津总队官兵中自然少不了像温博杰这样热爱曲艺的“发烧友”。大家对马三立、侯宝林、苏文茂、马志明、马季、杨少华等名家及其名段耳熟能详。曲艺演员们也乐于到警营中感受官兵的热情。
  武警天津总队借势用力,依托“曲艺之乡”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兼具“兵味”和“津味”的特色警营文化。各支队积极搭建舞台、培养队伍、开展活动, 广泛邀请曲艺名家、名师到警营中授课指导。 在天津总队,每个基层中队都有四五支像样的曲艺队伍, 都有一两个拿得出的亮点节目。 周末假日,官兵们自编自演的相声、小品、快板书纷纷“亮相”,用津腔、津韵演绎兵情、兵事,特色鲜明,趣味十足。相声《威武纠察兵》、小品《“90后”来当兵》等节目还走出警营,在驻地舞台上深得天津观众好评。
                                       

                                         2010-02-24
                                      (新闻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