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艺术动态  
                        
                   万卯义:厚积方能薄发
                     
 
 

  12月11日晚,天津滨湖剧院将上演一场别开生面的“万卯义获奖作品音乐会”。这是一场十分罕见的歌词作家获奖作品专场音乐会。演出前夕,本报记者专访了津门著名词作家万卯义,请他谈谈48年来对于歌词创作的心路历程。
  从诗歌到歌词
  万卯义其实“成名”很早,从1957年就开始在报章杂志上发表作品,不过最初发表的不是文学创作,而是智力游戏:“上学的时候我喜欢文学,但更擅长的是数学。所以经常写一些与数学有关的智力游戏投稿,乃至于后来我的同学们都不相信我会发表文学作品。”万卯义笑言,之所以开始动笔进行文学创作,还是从参军之后才开始的。
  1961年参军后,万卯义开始在《天津日报》《天津晚报》《河北日报》《解放军报》《新港》杂志等报刊发表诗歌作品。“部队里特别注重唱歌,战士们每天训练很累,需要有歌声来调剂一下生活,所以对于歌词就分外看中。”
  万卯义介绍,他所在的66军比别的部队更累,因为是战备值班部队,所以一年到头都在训练,“这是个我们国家最典型的部队,训练很苦、很累,但我仍然庆幸身在这样一个部队里,让我对于真正的部队生活有着最为真切的体会。”
  万卯义说,诗歌需要有文采,但部队指战员文化水平达不到很不容易看懂诗歌,所以又要求作品通俗,歌词就成了最好的载体。
  1962年,万卯义随部队前往厦门驻防,到福建前线的守卫部队中进行慰问演出,“那时条件很艰苦,我们的衣服几乎没有一天是完全干的。”虽然艰苦,但万卯义却说那半年对于自己的创作是绝好的锻炼,“每天到一个部队,放下背包就要立刻采访这支队伍之中的好人好事,采访之后马上写作,完成作品经过审查立即要投入排练,在当晚的演出中就要让战士们看到根据自己连队里的真实事件改编的节目。 这种非常亲切的形式让战士们十分振奋, 编成顺口溜演几句也让人兴奋,”于是在部队里,万卯义作为一个刚刚入伍一年多的小战士,每天随着部队到各地辗转,歌、快板、三句半……各种形式都要写。“这对我的创作方式、创作速度都是锻炼。”
  文职战士 荣记二等功
  1963年,在万卯义当兵的第三年里,每天忙于创作各种文艺作品、军队新闻报道的他并不知道,一份幸运的礼物正在悄悄降临。
  那一年,北京军区进行文艺作品评奖,评选者从报纸上看到他发表的作品,便选送了他的作品入围。那一次,他的两首歌词和一首诗获得三等奖,而讽刺诗《“和平政策”的真相》获得二等奖。但这一切都是在万卯义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发生的。
  两个战士在人民大会堂朗诵这首诗,拿着枪。 1963年10月1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一场国庆演出上,汇聚了全国各地优秀的文艺作品,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而《“和平政策“的真相》也在万卯义毫不知情的情况下被选中并进行表演了。“要知道,这种诗朗诵节目没有服装道具之类的效果,很难引起人的注意,所以只能凭借文字本身的力量和战士们的表演。”至今万卯义回忆起这段经历,仍是十足的骄傲。一个入伍两年多的小战士,作品能被选送到人民大会堂表演,这让万卯义所在的部队也十分惊讶。
  “演出时,我的这个诗朗诵节目一结束,在现场观看演出的周总理立刻就站起来鼓掌,这也成为整台晚会最受欢迎的作品。”
  就因为周总理的掌声,加上这次获得的四个奖, 再加上平时万卯义每年发表的文章都能达到100篇以上,万卯义所在的66军就给了他一个特大的奖励,为他记了一次二等功,“当时我不明白二等功的含义,直到看见从老山前线打仗回来的战士们,我才明白需要在前线英勇作战,造成重大肢体残疾的战士,才能有资格被记二等功。”万卯义所在的部队领导也表示:“我们队伍南征北战几十年,从来没给文职人员记过二等功,万卯义是第一个。”
  满城尽带 《美丽的花环》
  有很多人告诉过万卯义,他们从小是唱着他写的歌长大的,这让万卯义非常高兴。“大家的话是鼓舞,也是敬重。”退伍之后,万卯义被分配到河北区少年宫,负责抓全区学校教师的创作,并创办了刊物《新少年》,在这一干就是16年。
  1990年,文化部在北京组织了一次“民族之声”歌词创作征集大赛,要求作品写我国各族人民对于祖国的热爱。万卯义作词的《美丽的花环》被谱成了曲,他便借着这次征歌将之发表。“后来,《音乐周报》上公布获奖名单,上面登着一二百个名字,我按照习惯还是从最后往前看,”在他即将心灰意懒的时候,在一等奖第一名的位置上,他发现了《美丽的花环》。
  在那之后,《美丽的花环》就成了这次征歌大赛颁奖晚会的主题,由刘维维、王月英演唱的《美丽的花环》也成为晚会的主题曲,这个名字更是之后出版的歌曲集的题目。
  这次获奖可以说让万卯义“大红大紫”了,“那次获奖的大多数是一些名不见经传的词作者,也一炮捧红了很多词曲作家。”对于迄今荣获了300多个奖项的万卯义来说,《美丽的花环》或许不是他最成功的作品, 但却绝对是影响力最大的。“它被包括才旦卓玛在内的全国著名歌唱家,以三种唱法都演绎过,又被全国书刊发表了上百次。”
  艺术无法掺假 需要足够积淀
  对于一个普通的听众来说,一首歌的诞生多少都有点神秘,究竟是先有歌词还是先有歌曲?对于记者这个门外汉提出的问题,万卯义解释称, 歌曲的产生其实并不复杂,“一般是先有歌词,也有很少的歌曲是填词的。 歌词创作有三大要点,一是词作家需要对某种事物有感受,捕捉到一个题材,再把生活演绎成一首歌词,容易被大众接受;其次是通过通俗的语言把深刻的意义表达出来;三是要适合谱曲,且口语化。其实写歌词最难的是,既要让人一听就懂,又不能写成一杯白开水,需要把握一个适当的尺度。”
  虽然是资深的歌词作者,但万卯义表示,他对现在的流行歌曲一律不欣赏,特别是某些大众追捧的“新锐”词作者,连中国语法都不懂,“这样的作品没有对仗、押韵、构思,连标点都不会用。随便说两句不押韵的话,不加标点就能成为诗歌了吗?”在万卯义看来,歌词和诗歌是姊妹艺术,但现在都走向了两个极端。
  现在,多数时候万卯义都在看各种书来丰富自己的创作。临别之时,他语重心长地告诉记者,“被称为经典的未必是精品,但大浪淘沙淘下去的未必就不是好作品。艺术无法掺假,需要足够的积淀才能厚积薄发。”

                                        2009-12-07
                                    (新闻来源:渤海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