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艺术动态  
                        
                    宝坻评剧喜与忧
                     
 
   
  宝坻区新蕾评剧团正在该区马家店镇大兰各庄村进行“送戏下乡”演出  
 

  当笔者还在QQ时报任评论员的时候,就想利用一下QQ时报的平台向网友们介绍一下家乡宝坻,当有了这个想法的时候就想到了家乡的评剧,并根据《宝坻县志》上的素材并结合自己的感性理解发表了《戏剧曲艺之乡——宝坻》,就在笔者初到《时尚&地标》杂志,第一次组织材料的时候, 笔者将曾首发QQ时报上的文帖转发到了杂志上,在笔者的意识里,宝坻代表了评剧,评剧是宝坻的文化名片,是认识和了解宝坻的窗口。
  《时尚&地标》杂志的《艺术家》栏目专门开设了评剧专栏, 是读者了解宝坻区评剧的一个平台,从正式运作到现在已经是九期了,在此期间笔者与宝坻评剧界有了较多的接触和交流,同时也开始了更多的关注宝坻评剧的方方面面,这其中有欣慰,有感动,也有忧虑。
  就宝坻评剧的现状来说,成果还是非常喜人的,正向笔者在文帖中说的那样:今天的宝坻评剧演唱随处可见,无论是喜丧闹堂,还是路边广场,评剧总是让人喜闻乐见。评剧从低潮走向复苏,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时期,出现现在的繁荣景象的确使人欣慰,那一板一眼,那婉转低沉,荡气回肠的唱腔经常把我们的思绪带回遥远的过去,让人想起饽饽贴在了门框上,枕头当成了孩子抱,土生土长的评剧在其故乡风味犹存,感情依旧,与脚下的土地一起经风历雨,任人品味。
  在评剧老艺人赵忠义家,老人讲到评剧滔滔不绝,十分的健谈。他讲到了《劝艾宝》《刘云打母》《丁香割肉》《李桂香打柴》《夜审周子琴》《李香莲卖画》《铡阁老》《七人贤》《告扇子》等等传统剧目,其中有的剧目几近失传,有的剧目很少上演,实际上有些剧目很有意义,对于继承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很有好处。从老艺人的言谈中,笔者感到了评剧在宝坻这块土地上的深厚积淀。
  评剧小童星李慧杰那带着童音的演唱令笔者倍感振奋,充满喜悦与欢快之情的刘巧儿,怒火满腔的杨三姐,真有几分新凤霞和谷文月的风采,她代表着评剧的发展和未来。
  在与宝坻评剧界接触的这些时间里,新蕾评剧团是关注的重点之一,新蕾评剧团的创业精神深深的感染了我们,是我们工作的动力与标杆。
  第一次了解新蕾评剧团是通过剧团演员运怀君女士,她最初向笔者讲述了剧团的出资人、发起人王广忠先生。王先生是宝坻区的知名企业家,他不求回报,不计个人得失出巨资长期支持剧团的运作与发展,使笔者深为感动。长时间以来评剧无论在全国还是在区内持续低潮,拯救和保护包括评剧在内的传统文化已成为了民族复兴与文化兴国的国家战略,市区各级都给予了高度重视,但评剧作为拯救和保护的对象,说明其中存在着危机和风险,以宝坻评剧的缓慢复苏和新蕾评剧团的创业经历也证实了评剧所面对的重重困难。 能在危机与风险中逆水行舟, 为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不辞辛劳,义无反顾,这种行为功德无量, 王先生的义举影响了我们, 使我们面对评剧时面对所负责的版面时有一种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办好杂志的评剧专栏,为宝坻评剧服务时我们的目的。
  新蕾评剧团是个令笔者刮目相看的剧团,说实话,与剧团接触之初,笔者并不看好,心想一个区级民营剧团能有多强的实力,也就比小剧班人多点而已,但几个月下来,笔者颇为自己的最初感觉而惭愧,新蕾剧团是个聚集了众多优秀演职员的团队,那里有全国评剧票友大赛一等奖得主运怀君,国家级演员庄丽云、艾丽君,最让笔者印象深刻的是单维良老师在《闹严府》中的念白,真让人有绕梁三日的感觉。笔者经常观看新蕾剧团的演出和排练,演职员们无论是台上演出还是台下排练都非常认真,对每个动作,每个唱腔都要求严格,一丝不苟。记得在一次非正式演出,剧目是《状元打更》,在场外过道遇到扮演沈寿保的演员东丽在热身,动作非常严谨认真,丝毫不亚于在台上。
  观摩新蕾新排的《状元打更》让笔者吃惊不小,出乎意料,这主要因为,第一:这是一个几乎失传的传统剧目,能够成功挖掘和整理这种30多年没人上演的大戏,无异于一个大工程,其难度虽然没有亲身体会也能想象,这种工作不是一般小剧团可以做到的;第二:这是一出规模场面比较大的武戏,相对于唱功为主的曲目,武戏对演员,对导演,对编剧,甚至对整个剧团的要求更高,难度更大,这不仅是对个体演员舞台艺术的考验,也是对整体演职阵容配合协调能力的考验。全剧长达两个多小时,角色多,行当全,包含唱、念、做、打的全部基本功课,能上演《状元打更》这样的全本大戏,绝不是一般小剧团能做到的,这需要相当高的综合实力。
  最近一段时间,笔者去新蕾评剧团,经常是“人去楼空”, 找不到人,经过多方联系才知道, 现在剧团的演出特别忙,演出订单排的满满的,他们长期坚持走工厂,进农社演出,深受群众的欢迎,新蕾评剧团的成绩令人鼓舞,也是最让人欣慰的。
  几年以来,宝坻评剧的成绩突出,成果是喜人的,但是我们宝坻作为评剧的发源地之一,不应该没有忧患意识,我们还没有理由过分的骄傲和自满,多沟通,多联系,谦虚谨慎,戒骄戒躁才是我们评剧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方法态度,与宝坻评剧历史上的高潮时期相比,我们拯救和保护评剧的工作任重道远,还有很多不尽人意的方方面面,孤立主义的小农意识在宝坻的评剧中仍然存在,有一些自立山头,小功则满的不健康心态,不愿沟通,不讲和谐,重利不重义,固步自封的情况时有表现,有些业余演职员缺乏文化修养,综合素质不高,只重个人不重大局,缺乏整体看评剧的意识。尽管评剧有复苏发展的倾向,但危机与忧患离我们并不遥远,尽管从宝坻区走出了很多的评剧大家,评剧名家,但那都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我们已经有几十年没有出过一位在全国有影响的名家了,缺乏提高、突破与创新。另外在看看我们的听众和观众,多是一些年岁偏大的群众,年轻人太少。这些都是我们评剧必须面对的问题,培养演员,培养观众听众,这是多么艰巨的使命和责任!
  我们宝坻是西路评剧的发源地,我们不能忘记西路评剧由盛而衰的历史教训。评剧需要面对未来,面对大众,打破个体观念和区域观念,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学习、创新与继承并重,做好评剧这个代表了我们家乡宝坻的文化名片。
                                       

                                      2009-12-04
                             (新闻来源:天津市宝坻区档案局 信息员:李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