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相声作品需要不断磨合、“压活儿”的艺术规律,日前,全国(天津)相声新作品大赛实验演出在中国大戏院举行,这也是本届相声大赛的第三场实验演出,有关专家学者、作者和本市近千名观众出席观看。
本场共演出了由刘德印创作,魏文亮、王佩元合说的《老有所思》;奇志、刘际、马云路创作,并由马云路、刘际合说的《养生大讲堂》;侯长喜创作,并与王世勇合说的《新名词》;刘俊杰创作,并与王宏合说的《一千零一夜》;刘西雨创作,并与许秀林合说的《和谐自己》; 于浩创作,并与刘国君合说的《京腔京韵》; 袁继民、张玉平创作,由陈君志、刘建平合说的《算计》,共七段相声,演出现场气氛非常热烈。
演出结束后,专家学者与作者、演员共同召开了改稿会。根据实际演出效果,现场观众反响,对这些作品提出了进一步的修改意见。天津曲协秘书长王宏说,一个好的相声作品,离不开演员的二度创作,怎样“使活儿”,怎样让“包袱”抖得更响,怎样在舞台上与观众加强交流沟通等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段子”的成功,从作者的创作,到演员把它立于舞台并受到观众的好评,需要反复修改、磨合、提高,不断总结,才能游刃有余,被观众欢迎。
2009-08-11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网——天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