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艺术动态  
                        
                  从《生死恨》到《韩玉娘》  
               
 

  《韩玉娘》改编自梅派名剧《生死恨》。1936年,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背景下,梅兰芳创演了控诉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讴歌忠贞不屈的爱国情怀的《生死恨》,引起巨大轰动,在上海连续三日爆满,转赴南京,观众争相购票竟把戏院的门窗都挤坏了。
  而后,随着岁月的推移,该剧以全剧的方式演出渐少,直到近年只有剧中凄美、深沉的梅派唱腔在民间流传。
  主要症结在于剧本存有缺憾,时过境迁愈显不足。剧中男主人公程鹏举性情多疑,出于自我保护的心理,曾三次向敌军告密,致使女主人公韩玉娘陷入一系列劫难,使人对他们生死恋情的基础产生质疑,也有伤韩玉娘的形象。同时,故事冗长、拖沓,前半出戏都是交代背景,与主要人物缺乏直接的联系,缺少看点,很难吸引当代观众看下去。
  改编本《生死恨》从整体布局、人物性格到故事情节都做了较大的改动。一是精心保留原剧艺术精华,并力求予以完善。“纺纱”一场的经典唱段完整保留,对梦中重逢的情节则稍加渲染;末场脍炙人口的[反四平调],留腔改词,与人物的特定心境更为贴切。
  二是减去与剧情主干、主要人物无紧密关联的场子和角色,删减了原剧的前四场,事情的来龙去脉通过和氏向玉娘问话倒叙出来,既避免了平铺直叙,省去许多时间和辅助性角色,又冲淡了直接表现“告密”的弊病,为后面的生死相守提供了可信的基础。
  三是添加笔墨润色重点场子,着力塑造主要人物。改编本从原剧的14场缩减为6场,其中5场戏都围绕着刻画韩玉娘,表现她既富有爱国情怀,又重情守义,展现了我国古代妇女的坚贞贤惠品格,令人可亲可敬,无限同情。
  四是对几个人物进行改动和调整。程鹏举从小生应工改为老生,更为适应人物的年龄跨度,同时大、小嗓对唱,也更具欣赏效果。为程鹏举增写的思念玉娘的[西皮]唱段“只怨我将她的一番真言当虚谎”,表达了真诚的痛悔与自责之情,体现出有情有义的本真一面,有助于观众的谅解。改编本对剧中人物和氏、恶少胡为也有新的处理和润色,使之性格更为鲜明,富有个性,对全剧的情节发展和主要人物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
                                   
                                       2009-04-08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网——天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