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落幕的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天津京剧院凭借雄厚实力,以《护国将军》和《谢瑶环》两部戏赢得优秀成绩, 在各参赛院团中表现出色, 受到当地媒体、专家学者以及广大戏迷的关注。对于这两部戏在本届京剧节上取得的成功,记者采访了两部戏的主创人员。
《谢瑶环》名家指导重现经典
天津京剧院改编的京剧《谢瑶环》在济南百花剧院华彩亮相时,担任《谢瑶环》艺术指导兼复排导演的京剧名家李维康也早早地出现在剧场,为全体剧组人员打气。谈到该剧在本届京剧节上取得的好成绩,李维康告诉记者,此剧表演清新明快,主演跨青衣、小生两个行当表演,光彩照人,已成为京剧优秀保留剧目。《谢瑶环》在京剧舞台上常演不衰,杜近芳等人曾多次把《谢瑶环》搬上舞台,并尝试进行改编演出。李维康介绍,当天呈现在泉城戏迷面前的《谢瑶环》,是近期经过系统改编的最新成果,在剧情、表演、音乐、舞美上都有创新,这也是对《谢瑶环》最重要的一次改编。谈到整理改编传统戏的创作经历,李维康感慨:“改老戏比写新戏还要难!”她打了个比方,改老戏就好像老房子翻新,要保留原貌,不能伤筋动骨,还要让人看着舒服,里外进行“精装修”。对于如何把握京剧艺术传承和创新之间的关系,李维康认为,凡是精华的一定要保留,在这个基础上再谈创新,否则变了味的京剧新老观众都不会喜欢。
《护国将军》几番磨砺成功演绎
天津京剧院院长刘益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护国将军》策划时间比较长,现在的题材比较多,我们落笔之前反复探讨, 从哪个角度落笔, 选什么题材。有个说法叫“近代历史看天津”,于是我们针对天津当地的人文特点选了这个题材。全剧采用了新的视角,讴歌了一批忠义之士在这场斗争中的丰功伟绩,以及他们在斗争中的情感碰撞。整部戏的艺术风格定位是正剧,在此前提下,着力表现当时政治舞台各色人等的动因与品行。刘益民说,《护国将军》是一部人物众多的戏,它最大的特点就是主创者要在短短的两个多小时内塑造各种不同身份、不同年龄、不同政治色彩的各具鲜明个性的人物,让不同阶层的人物,在一部戏中风采各异、各领风骚。
该剧表现了蔡锷夫妇的夫妻情,蔡锷与小凤仙的知音情,蔡锷和梁启超的师生情,这些感情戏都是紧紧围绕蔡锷来展开的,这就给主演王平提出了更高的表演要求。王平说:“作为蔡锷的饰演者我承担了很多压力,没有靠旗、枪等道具和程式来辅助表演,要赤手空拳去表现蔡锷这个内心活动极为复杂的人物,我使尽了浑身解数,可以说是费尽心血。”他坦言,《护国将军》是出慢热的戏,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间内,如何让观众能够静下心欣赏这出戏,对我是个挑战。王平说,《护国将军》这个戏基本上是个文戏,但看点很多,经过大家齐心协力的二次创作,我们塑造的人物很成功。
2008-11-20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报业集团网——津报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