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结束的第九届中国菊展中, 以叶家良为代表的天津展团获得了45个奖牌 ,创历届全国菊展本市获奖数目之最,为天津市争了光。叶家良培育的“露水绣珠”获得组委会特别颁发的唯一一个“金牌大奖”。期间,叶家良本人被中国风景园林协会授予“中国菊艺大师”称号。
骄人的成绩源于多年不懈的追求。叶家良今年53岁,是天津水上公园花卉技师。他从小就喜爱菊花,与菊花结下了不解之缘,10岁起就与花卉师傅学艺,上中学、下乡插队其间从未间断对菊花的研究,至今已40余年。他爱菊如命,视艺菊为终身事业。为传承菊艺,多年孜孜不倦地求索,练出了“看芽知叶、看叶知花、观花知名”的绝活,被全国菊艺界誉为“菊花状元”、“活菊谱”。
一、心有宏愿志在终身艺菊
天津艺菊史源远流长 ,它旺盛时期曾达到一千多个品种,历史沧桑,久经磨难,到1978年菊花的品种仅剩下200余种且品种不纯。如此的现实对于叶家良这个对菊花有着如痴如醉感情的人来说,没有比这更痛心,更担忧的了。他立志为了弘扬中国菊花文化,美化津城,在他有生之年,每年要培育出若干新品种,重振天津菊花。
从1978年叶家良到水上公园工作以来,各级领导的扶持和公园良好的育菊环境使他如鱼得水。
他脚踏实地、孜孜以求,以一个共产党员爱岗守岗、敬业振业的精神,通过精心养护保留本土品种和大胆创新繁育新品种,将天津菊花的品种培育发展到600种。对此,他付出了极其艰苦的努力。圈内人都知道培育一个新品种需要3年稳定期才能确定,每年同时培育10个以上的品种,没有深厚的艺菊基础和敬业精神根本办不到。如培育紫、黄、白、粉色的菊花难度较小,但要培育一个红色球状菊花难度可就大多了,甚至在整个菊花界都是一个难题。叶家良培育的“秋洁晚红”新品种,红色淳厚,菊头球状,花期时间长,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他靠着多年的养花经验,从人工授粉这个最关键的技术入手,从冬季选芽、插芽到春夏养护,花蕊萌动,他如同钉子蹲在花旁,参照实物,通过观察,分析、研究 、掌握每一个菊花生长过程特性的第一手资料 。天气正常时 ,他一个人从花窖里搬出2000盆“ 紫秀玉 ”和“ 一品红”进行授粉,天气不好时,又为了抢花期,就在窖里人工盯着用灯光照射弥补自然条件的不足。杂交授粉程度人的肉眼根本看不到,为了保证授粉期的及时准确无误,他就用放大镜,借用毛笔沾着父粉透过放大镜弯腰将父粉粘到母本上,看着母本确实受了粉再进行下一个……培育一个“秋洁晚红”,他就要付出这样的艰辛,而每年都要培育10个以上新品种的劳动量就可想而知了。
培育新品种,每年交替杂交,要求十分严格丝毫不能乱,需要有高超的艺菊本领。叶家良负责的菊花出圃量从最初的五六千盆到现在的13000盆,他天天围着菊花转,选芽、看花、观叶、浇水 ,无论刮风下雨身体患病他从不间断。用他的话说“事业成功,就要视时间如黄金,视时间如流水,水过不复回”。浇一万余盆的水一遍需要3个小时 ,夏天浇两遍。他每天早晚将窖缸的水放满,又和职工一起提着6至8公斤的浇壶一盆盆地浇。平常人数数从一数到几千上万也有个烦,何况是负重浇水,工作十分的单调寂寞。他的腰累弯了,双腿患了严重的关节炎,同志们说他要花不要命。其实他的心里最清楚:谁不知道累,可是,大自然的光合作用会使一个品种上午和下午的叶面产生变化,如果不亲自观察花生长的每一个环节,一旦弄错了品种损失极大,更失去了掌握看叶知花的锻炼机会。就是凭着这样的辛劳和执著,叶家良成为全国菊艺栽培领域的行家里手和知名人物,凭其绝技能辨识500多个品种。
近30年间 ,经他创新培育的新品种有180余个 ,自早期的“秋洁晚红” 、“一枝独秀”到今天的“行龙玉珠”、“露水绣珠”,屡屡在全国获奖。据统计,叶家良培育的菊花新品种在中国菊展和其他全国性菊艺展评中共获得各类奖牌220余个,其中金牌60余个,银牌100余个。
2008-02-11
(新闻来源:人民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