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艺术动态  
                丝竹之声声声入耳 人间仙曲曲曲沁心
           和平文化宫举办《海河情》民族器乐专场演出
 
                     
 

  丝竹之声声声入耳 ,齐颂太平盛世。人间仙曲曲曲沁心,共祝民族复兴。2008年1月17日,第二南开中学礼堂充满了弘扬民族文化的气氛。由天津市和平文化宫举办的“《海河情》民族器乐专场演出”在这里隆重举行。
  这是一场使人眷幽怀古的演出,更是一次令人超凡脱俗的精神享受。奉上这精神盛宴的是天津市和平文化宫“和平国乐队”。这支乐队荟萃了全市的民族器乐爱好者,阵容强大、人才济济,是我市为数不多的大型公益性民族器乐演奏团体。
  整场演出展示了民族器乐的独特魅力。一曲扬琴协奏曲《幸福水》拉开了序幕,表达了天津人对引滦入津工程的赞美,与今天演奏会的主题“海河情”相映成辉。已有两千多年历史的“管子”高亢明亮、粗犷质朴,一曲《嫂子颂》富有强烈的乡土气息。京胡与乐队表演的《醉》。展现了改革开放以来,天醉、地醉、山醉、水醉、人也醉的美好意境。笛子独奏《荫中鸟》、唢呐独奏《一枝花》、琵琶协奏曲《花木兰》通过不同的乐器反映了自然美、人性美、历史美。
  演奏会的后半部分重点推出了大型民族器乐曲《海河情》。乐曲由张志玉创意,韩修成作曲。全曲共分四个乐章:  1、故乡情愫。2、民俗情趣。3、异国情调。4、名河情怀。乐曲以“天津时调”的宏大和“天津快板”的诙谐,通过民族交响乐的构思和气势,表现出百年来海河流淌的历史,和奔向未来的胸怀,是目前歌颂海河的为数不多的音乐作品。
  观看演出后,许多观众都表示,和平文化宫推出的这场演出,起点高、视野广、作品精,是贯彻十七大精神,“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实际行动。希望这样的演出更多些,特别是民族器乐曲《海河情》这样的自主创新作品更多些,以适应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

                                        2008-01-18
                                (新闻来源: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