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大剧院国际演出季启幕
在2007年12月22日至2008年4月6日期间举行的国际演出季中,将有78个剧目、180场的演出,其中三分之一为国外剧目,涵盖了歌剧、音乐会、话剧、民族戏曲五大艺术门类,预计接纳观众30万人次。(齐《每日新报》2007/12/22)
* 市 场 *
票价问题
虽然,国家大剧院早就放出话来,说要搞“亲民票价”,还说国家要予以补贴云云,但从目前公布的票价来看,还是令人咋舌的。比如打头炮的四场《伊戈尔王》,每张票价分为如下几档:VIP票2008元;A级票1680元;B级票1280元;C级票880元;D级票580元;E级380元。其他演出虽然没有这样贵,但均远非普通工薪阶层能消费得起 。票价问题直接影响着演出市场的火热程度。(齐《每日新报》2007/11/28)
* 文化产业 *
台湾文化产业印象
前不久,“2007两岸文化创意产业趋势论坛”在台湾举行 ,台湾地方文化产业所呈现的形态 ,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首先,台湾把文化产业称为文化创意产业,并提出了“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的观点,期待以文化创意来提升整个台湾的制造业 ,推进台湾的社会经济发展 。其次,在台湾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社区总体营造”计划非常值得关注。所谓“社区总体营造”计划,即通过社区自主提案,实施文化设施基础调查,了解社区文化历史脉络及目前的发展状况,然后进行整体规划发展和设计,并由政府给予相应的资助和指导。与此相关的另一特点是,利用文化创意的理念,对传统的历史文化遗存项目进行保护和开发,使其成为文化消费和文化产品加工的基地。这些,正是目前大陆各地发展文化产业需要关注和思考之处。(杨:《中国文化报》2007/12/14)
* 你说我说 * 北方昆曲剧院建院五十周年引众说
北方昆曲剧院成立于1957年,在成立初期的9年中继承了近200出传统剧目并创作了新编历史剧和现代戏;1979年恢复建制后,先后又改编了一批优秀剧目,还于1982年、2001年先后培养了两批新生力量。在庆祝建院50周年之际,他们不仅到高校进行剧目演出,还出版了《 北方昆曲珍本典故注释曲谱 》和有“北昆第一旦”美誉的李淑君的传记图书《歌台何处》,有海内外学者参加的昆曲艺术研讨会“北方昆曲论坛”也将如期举行。一时沉寂的昆曲成为众人瞩目的焦点。北昆院长刘宇宸说,当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首批“人类口头与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时,亲眼见证了北昆人集体掩面而泣、潸然泪下的场面 。目前昆曲面临的最大困难就是国人对昆曲的了解和认知太少 ;名演员侯少奎说,我和我爷爷、父亲、妻子、女儿都是昆曲人。1965年我们在长安戏院演出《奇袭白虎团》之后,北昆就要被砍掉,那天我们所有的演员在舞台上哭成一团。现在我70岁了,但我要尽自己力量做好传承工作;梅花奖获得者魏春荣说,我上的是1982年北昆招收的学员班,当时的45人现在只剩11人了,作为北昆目前承上启下的一代,我们的任务很重 ;传媒学教授于丹说 ,我在央视“十一”黄金周中讲的《于丹·游园惊梦》是从文本入手的,因为里面涉及的唱腔、唱词、人物性格、情节,易于传播,大家会记得住。因为我们的目的就是要让现代生活中的观众对昆曲产生兴趣,而且觉得它距离我们并不是那么遥远。(齐综合于2007年12月《光明日报》《北京晚报》《城市快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