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场 *
看戏该多贵
中国传统艺术在走向市场化的道路中到底应该如何定位 ?高票价到底贵不贵 ?业内人士认为,票价贵不贵,关键看能不能卖出去。艺术既然走向市场,那么决定它的就是市场。大型交响京剧《大唐贵妃》,首轮演出创下了最高票价1800元,贵宾票3000元的纪录 。厅堂版昆曲《牡丹亭》又推出了令人咋舌的12000元的最高票价。观众认为,贵,但得到是品位。另一方面高价位票和普通观众的矛盾不是不能解决:交响京剧《大唐贵妃》除高价位演出了几场外,同时还推出了普通场次和普通票价的演出;厅堂版昆曲《牡丹亭》到北大校园演出票价只有几十元。如何把市场规律和文化普及、照顾弱势群体文化需求相结合,是一个深刻的课题,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应该按照市场规律,按照文化艺术发展规律,逐步探索适合在市场中生存发展的道路。(赵《北京晚报》07/07/15)
* 文化观察 *
武汉市政府加大投入与院团内部机制改革两翼齐飞
近年来,武汉的文化建设十分引人注目,一方面政府加大投入,实施“一团一场”工程 ,使8个院团都有自己的演出场所;实施百分之百的新的拨款方式,由剧团实行内部的重新分配。另一方面,政府投入与内部改革相结合,实施“一团一策”,根据不同院团,不同实际情况,制定不同的改革进度、改革措施。在此基础上武汉市市委、市政府为推动艺术生产,备战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对直属院团提出“一团一戏”的目标。(杨:《中国文化报》07/07/10)
(赵《文摘报》07/06/28)
中国话剧的缺失
前不久,英国TNT剧院在首都剧场上演了话剧《雾都孤儿》,其舞台十分简洁、朴素:一个绞刑架和一具棺材 ,灯光不超过40个,这给当下的中国话剧舞台上了一课。有专家指出,我们的话剧舞台在艺术上站得住脚,又很有分量的作品并不多。如今的一些创作者失落了话剧的精神,只会用各种欲望把舞台包装起来,人满为患,景满为患,灯满为患,巨大的景片和实景道具、奢华糜费的服装、无数演员上下串场,再加上真牛真羊真马真车、多媒体影像流光溢彩,都显示出一种盛世景象。舞台上东西越多,戏剧精神就越少,艺术内涵也就越少,其结果都将是短命之作。或许,单就一部外国话剧谈论中国话剧整体性的缺失似乎以偏概全,而《雾都孤儿》的“偏”,像一面镜子,照见了中国话剧之“全”的缺陷。我们当今所面临的问题,如同《雾都孤儿》所照见的问题,即话剧艺术审美精神价值的贫困化。这是中国话剧之“癌”,它以十分惊人的速度在话剧的肌体中扩散,从而导致了话剧精神的更加贫困化。(杨:《文艺报》07/07/17)
页码:1 2 3 (新闻来源:天津市艺术研究所资料室 责任编辑:杨秀玲 编辑:赵二芸 齐会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