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艺术动态  
                    文 化 艺 术 信 息
                   
第12期
                   (总第156期)
 
                        (2007-06-29)                 共3页 第3页  
 

* 文化产业 *
  演出产业怎么了
  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因为这个产业出现了结构性的矛盾 。表现为:演出市场出现某些虚假繁荣的情况 ,院团有价无市,市场有场无市;演出高成本导致高票价,票价超过日本、韩国的2至5倍,而这两个国家人均收入是我国的20倍;本地院团卖不出票,即使有演出也是免费赠票;剧场运营靠“剧场外运营”,即剧场运转费用60%来自其他经营收入。要想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研究演出市场现状和产生问题的深层次原因 ,制定适合演出市场发展的政策 ,优化发展演出行业的环境。其次是确立剧场的“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公益地位 ,从政策、资金、税收方面给予支持 ,充分发挥“公共文化设施”的社会功能。(杨:《中国文化报》07/06/15)
  德国歌剧门票何以便宜 
  德意志歌剧院能容纳2100名观众,据说当年的演出是场场爆满,柏林也因此成为欧洲戏剧之都。出现这种现象,除了欧洲民众对歌剧的喜爱外,当地财政的安排是很重要的因素:一般来说,售出的门票只占成本的20%,剩余80%的钱皆由中央政府、州政府和市政府共同负担。虽然也曾有人对此提出过异议,但多明戈等文化名人立即签名反对,最终德国政府还是保留了这个传统。这就是德国奉行的社会市场经济,政府对市场经济实行一定限度的干预,目的是为矫正社会的不公平和潜在的不公平。因此,政策体现保护弱势权益被视为正当之举。(齐《报刊文摘》07/06/04)
* 文化观察 *
  上海成为文化贸易的生力军
  23场音乐剧《 I Love You 》在美国百老汇的23场演出开创了中文版戏剧在百老汇演出的先河;大型功夫片《少林武魂》也即将创下国内原创大型剧目欧美定点演出场次最多的记录。上海能够成为推动文化“走出去”工程的先锋,给了我们许多启示:1、实现文化资源向高附加值文化外贸商品转换 :上海城市舞蹈公司凭着对国际市场产品需求的了解和对国际市场网络的熟悉,整合了全国乃至世界优秀文化资源,为国际市场量身定做中国产品,使其原创舞剧《霸王别姬》《红楼梦》等与国外高档产品同价 ,创下国内剧目在海外市场巡演的最高票房。2、将传统和原材料重新组合包装,在国际市场上实现从低端向高端的跳跃:《 太极时空 》集杂技、武术、歌舞等众多中国传统艺术元素于一体,创造了“综艺舞台剧”的新概念,也使美国商家接受从低价到高价的“条件”。 3、从“引进中”学会“走出去”: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在与世界许多戏剧大国达成合作交流的项目中发现肢体剧和双语的演出几乎可以无障碍地全球演出,因此两年来,他们与日、德、英、法等国家合作演出了多部双语话剧及肢体剧,大获成功。(齐《人民日报》07/06/20)

   页码:  3  (新闻来源:天津市艺术研究所资料室 责任编辑:齐会英  编辑:杨秀玲 赵二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