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艺术舞台>>
     
  艺术动态  
          26个珍稀剧种“文化遗产日”京城展演 福建8剧种率先亮相  
             
 

  8个福建地方剧种今晚在民族文化宫礼堂登台亮相 ,由此拉开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珍稀剧种展演”的帷幕。质朴细腻的莆仙戏、活泼有趣的梅林戏、曲调优美的歌仔戏、高亢激越的四平戏、夸张幽默的高甲戏、带有京昆风味的闽西汉剧、风格古朴的梨园戏以及生活气息浓郁的闽剧,为人们尽情展示了各具特色的珍稀剧种的独门绝活和无穷魅力,令人大饱眼福。
  珍稀剧种展演是今年“文化遗产日”的重头戏之一。我国拥有丰富多彩的地方剧种,它们偏居一隅,各具特色,是宋元以来中国文化的集中代表,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审美理想。在今晚的福建专场上,虽然不少观众听不懂念白与唱词,但借助于字幕,还是看得津津有味。其中莆仙戏《千里送》中成套的表演科介,赵匡胤的“香椽手”、“拳法”,以及“钩须坠棒”、“ 佛手拱棒 ”等八套棒法,京娘“二下颠”、“三下看”、“女摇步”、“雀鸟”、“云步”、“蹀步”、“俥肩”等科介步法,堪称独门绝活,令人叫绝。高甲戏《骑驴探亲》展示了独具特色的女丑表演艺术,夸张而生动,引得观众开怀大笑。而四平戏《白兔记·井边会》则让乐队参与帮腔,显示了戏曲发展早期的基本特征,让人大开眼界。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田青介绍 ,今年文化遗产日珍稀剧种展演分四场 ,汇集福建、山西等10省区26个剧种的26出经典折子戏片断 。从艺术品格看,这些剧种既有来自乡土民间的歌舞小戏 ,如山西耍孩儿、山东五音戏;也有贴近生活的仪式戏剧,如山西的锣鼓杂戏、贵州地戏;还有属于戏曲活化石的古老剧种如福建莆仙戏、四平戏和浙江的新昌调腔等。在表演形式上,既有以演唱贯穿全剧的山西祁太秧歌,也有偏重于形体表演的福建高甲戏等,而广东正字戏的“跑布马”和山西晋剧的“四功五法”等,更是中国戏曲艺术的珍贵财富 。田青说:“这些优秀的传统艺术品种,随着时代的变化,正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危机。”据统计,我国戏曲剧种从上世纪50年代的368种 ,到80年代初的317种,再到2005年的267种,半个世纪减少了近百种。不少剧种如目连戏、赛戏已退出时代舞台;还有一些剧种如风戏、卷戏、清戏等甚至完全消失。田青强调,举办珍稀剧种展演,通过集中展示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经典片段,展示其在唱、念、做、打诸方面达到的最高成就,既是我们反思传统文化在当代如何生存与发展的契机,也是我们高度关注传统、继承传统、珍视传统的契机。
  据悉,6月6日晚,是山西戏曲专场展演,将演出耍孩儿《扇坟》、碗碗腔《打老婆》、朔州大秧歌《泥窑》、临县道情《菜园会》、河曲二人台《走西口·卖碗》、祁太秧歌《偷南瓜》、锣鼓杂戏《铜雀台》。6月7日晚是地方戏综合专场,将演出浙江婺剧《 断桥 》和新昌调腔《北西厢》、广东正字戏《百花赠剑》、河北丝弦《白罗衫》、四川灯戏《闹惶会》、贵州安顺地戏《古城会·关公斩蔡阳》、云南白剧《望夫云·雪困》、青海藏戏《米拉穆巴》等。
                                      2007-06-06
                                   (新闻来源:光明日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