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视线聚焦 *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优秀文艺作品
日前,文化部副部长陈晓光在全国艺术创作工作会议上指出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文艺工作者响应时代的召唤 ,用优秀的文艺作品服务于人民群众,服务于社会。他说,我们不排除任何形式任何题材的文艺作品,但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看,目前更需要的是关注现实生活、具有强烈时代精神的优秀文艺作品。要抵制艺术创作中出现的“戏说经典”“恶搞崇高”“戏谑人生”和“消解价值”等不良创作现象。要注意消除艺术创作中的浮躁心态和物欲影响,克服现实题材创作这一当前艺术创作的瓶颈和难点,最大限度地发挥对生活的感知力、想象力和创新力,创作出一批叫得响、立得住、关注现实生活的优秀作品,使之占据艺术创作的重要位置。他强调,优秀文艺作品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其自身价值,必须坚持公益演出与市场演出两手抓。同时,他也对各地文化领导部门提出要重视发挥专家作用,尊重而不迷信,依靠而不依赖,一切从有利于艺术创作良性发展的角度出发。要创造和谐宽松的创作氛围,建立尊重人才、鼓励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要理直气壮地制定政策扶持优秀艺术,理直气壮地管理娱乐市场。要充分调动艺术家的创作积极性,充分理解文艺创作的艰苦性等要求。(齐《中国文化报》07/03/31)
* 天津艺术动态 *
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2006年度项目确定发布
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文化艺术理论建设,促进理论创新,多出优秀成果,天津市文化局于2006年成立了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办公室,受理了全市各高校、社科、文化单位与团体的240余项文化艺术科研项目,经过规范、严格的评审程序 ,共有72个项目获准立项。其中重点项目22个;一般项目50个。日前,在市文化局召开了“天津市艺术科学规划2006年度项目发布会”,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文化局有关领导和市艺术科学规划办公室人员;获准立项的各高校、社科、文化单位与团体的科研处负责人出席了会议。详细情况已发布在天津文化信息网。(艺研所提供)
专家学者共话“艺术教育与中国话剧百年”
今年是中国话剧诞生100周年。近日,由天津市教委等单位主办的“艺术教育与中国话剧百年”系列纪念活动在天津高校启动。在日前召开的研讨会上,话剧理论家田本相指出,天津特定的文化环境造就了曹禺,希望天津成为研究曹禺新的文化两点;中国艺术研究院话剧研究所副所长宋宝珍表示,中国话剧要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关注国计民生,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时代感于民族性 ;天津市艺术研究所所长万镜明认为 ,中国的话剧从一开始就与国家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特别是南开话剧,直接体现了张伯苓的教育兴国、强国的思想。今天的从业者更要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著名表演艺术家路希、南大大学文学院教授、话剧研究专家李锡龙等也分别做了精彩的发言。(杨:《中国文化报》07/4/9)
天津儿艺欢乐进校园
近日 ,天津市儿童艺术剧团来到塘沽区实验学校 ,为同学们演出了精彩的儿童剧,受到师生们的热烈欢迎 , 拉开了“优秀儿童剧走进乡村校园演出活动”的帷幕。精彩的演出,使孩子们在欣赏节目的同时,受到启迪和教育。该项活动自2005年开展以来,已在西青、津南、北辰、东丽等区的207所小学、幼儿园等演出200余场 ,小观众达16万人次 。(赵《天津日报》07/04/04)
天津舞台盛开“紫藤花”
日前,天津歌舞剧院举行了“紫藤花开——中国经典歌剧音乐会” ,展示了一批该院创演的中国歌剧经典作品 ,如《洪湖赤卫队》《原野》《伤逝》等剧的精彩选段,并将施光南创作的歌剧《伤逝》的主题音乐《紫藤花》作为这次音乐会的主题。(杨:《中国文化报》07/04/9)
大剧院举办“菊坛春韵”京剧名家专场演出
四月15、16两日,京津两地一批京剧表演艺术家齐聚津门,举办“菊坛春韵”经典京剧演唱会。晚会会聚了10位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如刘长瑜、杨春霞、叶少兰、李维康、耿其昌、邓沐玮、王立军、孟广禄、张克、李佩红等。其中,杨春霞的《桃花扇》、刘长瑜的《金玉奴》等都是较少见于天津舞台的唱段,因而也是这次演唱会的看点之一。此外,数十位天津戏迷票友登台演唱,一展风采,也堪称晚会一绝。(杨:《天津日报》07/0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