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信息 *
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明显提升
近日,文化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丁伟在全国文化厅局外事处长会议上指出,文化部应与地方配合,努力使对外港澳台文化工作有新的更大的作为。国家的发展给对外对港澳台文化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机遇,要乘势而上,在全国工作的基础上,着重抓拳头产品和品牌建设,充分发挥创造力,在国际舞台上逐步形成中国自己的文化品牌和拳头产品,使对外对港澳台文化工作在影响上、效益上都得到大的提高。(赵《中国文化报》07/03/20)
话剧《南越王》参加全国话剧百年庆典演出
该剧是由广州市文化局出品、广州话剧团演出的一部大型历史话剧。它以昔日广州南越国的历史风云为背景,依托今日南越国遗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重点工程,全力打造南越文化、岭南文化、广州文化的艺术品牌。该剧一经推出,便获得戏剧界、文博专家和广大观众的高度赞扬。该剧已成功入围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前30名。近日,该剧将参加在北京举行的中国话剧百年庆典演出,观众将从舞台艺术、剧目生产、市场推广来领略这部话剧的精彩及成功之处。(赵《中国文化报》07/03/20)
京昆演出季继续高品质低价位
由中国文联演艺中心联合上海昆剧团等11家单位共同打造的“ 百花芬芳——京昆系列演出季”3月17日在北京拉开序幕。此次京昆演出季剧目均为京剧昆曲传统剧目,包括整出大戏和折子戏,有《牡丹亭》《西厢记》等昆曲名剧和《四郎探母》《红鬃烈马》等京剧名剧。其中昆曲名剧《牡丹亭》成为演出季的一大亮点。另外,此次演出还设有优秀青年演员专场演出。京昆演出季仍然坚持“高品质、低价位”的经营方略,票价为30、50、70元 。演出历时21天,共演出19场。(赵《光明日报》07/03/20)
歌剧《雷雨》入围2006——2007年度国家舞台精品工程
在由上海歌剧院新排原创歌剧《雷雨》问世已六易其稿,业内人士给出了“终于有中国歌剧自己的样子了,该剧是近年来中国歌剧舞台上具有很地道的歌剧性的原创作品”的评价。在入围“2006——2007年度国家舞台精品工程”初选剧目后,该剧新一轮的打磨又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修改后该剧在音乐上旋律优美动听,剧中的重唱与合唱是这部作品的一大亮点。刻画人物反复琢磨,从台词到戏剧结构都精益求精,对剧本不断琢磨完善。(赵《文汇报》07/03/21)
台湾6部舞台剧赴京演出
这6部舞台剧是参加近日在京举办的“ 2007北京首届亚洲城市青年戏剧节”。据主办方介绍,本次参展的都是在台湾被称为“六年级”的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艺术家 。这6部剧题材不同、风格迥异,有喜剧、探索剧、纯动作剧、以唱为主的歌仔戏等不同类型。剧目有《不三不四到台湾》《 暗杀Q1!Go! 》《K24》《过火》《白素贞》《ZODIAC》等。(杨:《中国文化报》07/03/23)
* 市场 *
文化部决定2007年开展文化执法“队伍建设年”活动
文化部文化市场司有关负责人表示,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是依法保护国家文化安全、保障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的主力军,也是维护未成年人文化权利、开展“扫黄打非”工作和保护知识产权的基本力量。开展“队伍建设年”活动,旨在建设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纪律严明、作风正派、形象良好的专业执法队伍。 据介绍,在“ 队伍建设年”活动中,将开展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伍调查,统一文化市场行政执法证件和标志;开展执法培训和全国执法案卷评比,提高执法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执法水平;进一步加大对网吧、音像、网络文化市场整治的力度,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未成年人;加强对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的评估考核,开展评优创优活动;开展文化市场行政执法理论研究。(杨:摘自文化部网站)
三部精品剧目成功竞拍
均已入选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并在全国获得多个奖项的湖北创作的大型舞蹈诗《家住长江边》、音乐剧《大三峡》及楚剧《大别山人》等精品剧目在湖北省召开的首次艺术节目演出经营权拍卖会上竞拍成功,最高拍至每场8万元 。湖北省文化厅有关负责人介绍说,这次演出经营权拍卖活动旨在探索演出经营权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吸引社会广泛参与,同时为湖北的文化体制改革探索新路。(齐《人民日报》07/03/27)
* 委员话艺术 *
尽快颁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
何星亮委员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面临严峻的形势:一是许多富有特色的民间工艺已经失传或正在消失;二是大批具有历史、科学和文化价值的村落、村寨遭到破坏;三是民间艺人后继乏人,一些口头和非物质文化已经失传或面临失传,许多艺术口传心授,往往因人而存,人亡艺绝;四是具有特色的、稀有的民族工艺品流向国外;五是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技术和知识产权大量外流。因此,他呼吁要尽快颁行该保护法,以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齐《光明日报》07/03/14)
加强京剧艺术表演体系理论研究
由于京剧艺术表演体系的理论研究严重滞后,使京剧的普及和发展陷于盲目无序、莫衷一是的混乱状态,严重地影响了京剧(戏曲)的健康发展。对此,吴江委员建议要以抢救的方式加强京剧艺术表演体系理论研究。因为目前绝大多数戏曲实践工作者仍然在以传统的生产方式从事着继承、创作、教学和评论工作。只有在系统理论指导下的实践者,才可能把京剧艺术传承下去,才可能真正地保护和发展我们的“文明记忆”。他呼吁,国家有关部门应把“中国京剧(戏曲)艺术表演体系”理论的研究工作纳入国家“十一五”重大科研项目之中 ,并安排专款用于“ 中国京剧( 戏曲 )艺术表演体系”理论研究,力争在三五年内取得突破性的成果。(齐《中国文化报》07/03/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