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乐升平茶园

  燕乐升平茶园(俗称燕乐,解放后改为红旗戏院)是天津第一个专门演出曲艺的茶园,也是班主第一次用包银(月薪)的方法,将演员招雇、集中的演出场所。从一九一九年开始,到一九四○年前后,这个曲艺茶园兴盛了近二十年。
  这个曲艺茶园是怎样兴起的呢?一九一八年(民国七年),汉口新市场有个郭经理到天津邀场,演出期限为半年,其收入以包银计算。当时受邀的艺人有:梅花大鼓艺人金万昌、连珠快书八角鼓艺人曾振霆、八角鼓艺人群信臣,梨花大鼓艺人晚香玉(艺名),耍坛艺人李景林、还有京韵大鼓艺人白姑娘(艺名)和她的丈夫孙一。
  天津曲艺人在汉口新市场的演出每日座无虚席,可说是红火之极,新市场成为当时汉口曲艺观众的注目之地。孙一原是一个商人,他想,如果在天津也象汉口新市场那样,选择一个合适场地将众多的说唱艺人集中在一起,一定可以赚钱。半年后,合同期满,他们立即返津,到津后由白姑娘出面联络艺人,孙一物色演出场地。经过一番筹划,终于一九一九年(民国八年)在天津南市内燕乐升平茶园正式开业。
  解放前,南市号称“繁华之地”。这里有著名的天合裕、登瀛楼、同福楼等各大饭庄,那些官商富豪们在此挥金如土,可是就在这些饭庄的周围却明窑暗娼丛生。窑主们为了填满自己的腰包,千方百计从这些妇女身上榨取横财,还迫她们登场卖唱,以招徕嫖客。象当时南市附近的同庆茶园,南市内的聚华茶园、庆云茶园、中华茶园和燕乐升平茶园皆是这些妓女登台之地。当然,到这些茶园来的,除极少数的不轨之徒外,更多的人还是来听唱消遣的。
  从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在“燕乐”兴旺的二十来年,这里成了曲艺艺人的“演兵场”,有的艺人表演艺术日趋成熟,有的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据现在追忆,这阶段在“燕乐”登场并卓有成就的艺人有:
  武场——踢键的谭俊川,耍坛子的郝德亮,耍叉的田瑞祥,戏法有罗文涛和刘文治,空竹有王有田和王魁英父女俩。
  滑稽场——滑稽大鼓有架冬瓜、老窝瓜、大茄子、程疯子(均为艺名),双簧有皮恩荣、韩鸣彬、孟吉春和姚家父子(姚文彬、姚少彬),说单口戏迷传的有华子源、口技有张君、沈君。此外,还有郭荣山、韩永先的双簧拆唱八角鼓。
  文场——京韵大鼓有刘宝全、白云鹏、张小轩、白姑娘(艺名)、梁小楼、汪金兰、张翠华。单弦有德寿山、曾振霆、荣剑尘、常澍田。相声有万人迷(李德锡)和张麻子(张德全)、张寿臣和陶祖如以及单口阎德山。梅花大鼓有金万昌、花四宝。铁片大鼓有王佩臣和蔡桂喜。莲花落有于瑞凤、赵莲青、常旭久、高信权和英姑娘(艺名)。二十年代后期时调进入了燕乐茶园,著名演员有秦翠红、高五姑、姜二顺、赵小福等。
  促成“燕乐”兴旺的主要原因就是包银制的出现。
  民国初年,这些吃开口饭的艺人,由于生活毫无保障,终日为糊口奔波,而“燕乐”班主孙一效法了汉口新市场郭经理的包银方法,根据艺人们的技巧和功底,用不同的包银方法,将演员拢络到自己的班里,使艺人们获得固定收入,生活就有了相对的安定,这样也就有了时间和余力去揣摩、提高表演技巧,使表演艺术不断提高。同时,曲艺也有了个专门演出、实践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