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大鼓的唱腔音乐
  京东大鼓音乐,其雏形出现于清代末年,流行于北京以东地区。艺人张瘸老来天津演唱后,在津收徒传艺,使这一曲调在津传唱,但当时尚无京东大鼓名称,曲调也未定型。
  早期的特点是用“怯”音演唱,字少腔多,并伴以铁片击节。开板“未开书,我先表这头一回……”一唱就是十多分钟。由于节奏缓慢,经常是未等唱完,观众就已散去。在津艺人刘文赋等向其他曲种学习,对唱腔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他们引用民歌《庙门开》的旋律,融合落腔调与平谷调的音乐,改变了开板慢、腔长的演唱方式,完善了“十三咳”的唱腔,创作出与原型大不相同的新曲调,这就是京东大鼓的基本唱腔,它于二十世纪20年代中期在天津定型。其唱腔音乐的调式有两种说法:宫调式和徵调式,从曲谱分析,调式交替是该曲种音乐的特点,主调式应为徵调式。
  京东大鼓音乐经常出现4音,并形成了类似于“清角为宫”的调性转换,但多为一两句,没有构成整段的转调。在舞台实践中弦师仍视三弦外弦的空弦为l,故可视为色彩性的调性变化。
  京东大鼓的前奏,起初比较简单。后来有所发展,建国后发展尤大,曲调丰富多了,色彩也更鲜明了,并且有离调的倾向。
  京东大鼓是板腔体曲种。[起腔]是它的基本唱腔。
  [起腔]为四乐句,是起承转合式曲调。板起板落。四个乐句的落音为1、5、2(或4、6)、1,是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七声宫调式。 第三句有向上四度离调的倾向。[起腔]多用于唱段开始(参见选段《诸葛亮押宝》的前四句)。以[起腔]为基础,又形成了[平腔]。
  [平腔]是京东大鼓用于叙事的核心唱腔。 它大致分两类:一类为四乐句,是颠倒[起腔]四句旋律的顺序,稍加变化而成:[平腔]的第一句来自[起腔]的第三句,[平腔]的第二乐句为[起腔]的第二乐句,[平腔]的第三乐句来自[起腔]的第一乐句,[平腔]的第四乐句为[起腔]的第四乐句。因而,[平腔]也是板起板落,四句落音分别为4、5、l、1。由于第二乐句来自[起腔]的第一乐句,故没有“转”的功能。四个乐句呈复合上下句结构。这样变化的结果,使前两句旋律有向上四度宫调进行的倾向。
  京东大鼓还有个插入腔[十三咳],常用来抒情。 在一个唱段中一般只用一到两次, 多用在一落的结尾处。[十三咳]共两句,均为长腔。
  京东大鼓只有一板一眼一个板式。艺人常用速度变化及压缩唱腔等手法,来弥补板式的单调。其伴奏乐器原来除鼓、板外,仅用一大三弦(弦式1 5 1),20世纪70年代增加了扬琴。 伴奏音乐与唱腔同曲同度,大多为随腔伴奏。唱腔伴奏较为舒缓,过门音乐则“紧弦密奏”,一慢一快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另外,三字头后的垫头多属“学舌”性质,有时还着意模仿演唱者的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