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名称:马三立
国  别:中国
性  别:男
民  族:回
生 卒 年:1914-2003
籍  贯:甘肃永昌
关 键 词:相声 表演艺术家
相关图片:1
相关作品:《八十一层楼》
     《吃饺子》
     《打油诗》
     《开会迷》
     《开粥场》
     《考学》
     《夸住宅》
     《练气功》
     《马虎人》
     《偏方》
     《问路》
     《写信》
     《训话》
     《摇煤球》
     《医风问题》
     《艺术的魅力》
     《十点钟开始》

人物介绍:  
  马三立(1914-2003),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 曾任天津市曲艺团副团长、市政协委员,中国曲协第五届顾问。
  马三立1914年生于北京,3岁时随父母来津定居。他自幼成长于曲艺世家,祖父马诚方是著名的评书艺人, 父亲马德禄是“相声八德”之一, 母亲恩萃卿曾学唱京韵大鼓; 兄马桂元也以擅演 “文哏” 段子著称。 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下,他从小就打下了“说”、“学”、“逗”、“唱”的深厚功底。12岁随父学艺,15岁自天津汇文中学辍学后拜相声名家周德山(艺名周蛤蟆)为师,专攻相声。他于1930年正式参加演出,除以天津为演出基地外, 还曾先后到唐山、沈阳、北京、 济南、南京等地撂地或登台演出。1940年参加常宝堃等组织的“兄弟剧团”,还曾为天津商业电台播演相声节目。解放前,先后与耿宝林、刘奎珍、侯一尘、张庆森搭档,表演对口相声。
  建国后,马三立积极编演新相声。1952年主动申请参加赴朝慰问团。回国后加入天津广播曲艺团,致力于相声的整旧创新。1953年加入天津市曲艺团,在表演对口相声的同时,还表演单口相声。同年被评为天津市文化系统劳动模范。1957年被错划为右派分子。1959年下放东郊区幺六村,监督改造。1961年春回团工作,与赵佩茹搭档在天乐戏院演出,首场演出的是《黄鹤楼》。1970年又被下放南郊区北闸口村,继续改造,1977年回津。1985年,72岁的马三立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88年进入天津市表演艺术咨询委员会,任党支部委员。1992年,中国曲艺家协会、天津市曲艺家协会、甘肃省曲艺家协会在天津联合举办了马三立从艺65周年庆祝活动,并于同年出版了马氏相声专辑(四盒录音带)。1994年被聘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特约研究员。1998年搬入马三立老年公寓,成了这里年龄最大的人。2001年在天津人民体育馆登台,向喜欢他相声艺术的观众做从艺80周年暨告别舞台演出。
  马三立在漫长的舞台生涯中,饱经风霜,历尽坎坷,矢志不移地以相声为武器,讽刺假恶丑,歌颂真善美,他喜用第一人称“我”,既是作品中的主人公,又是嘲讽的对象;艺术功底扎实,擅演“贯口”和“文哏”段子,如《夸住宅》、《地理图》、《吃元宵》、《文章会》等。 由于他家学渊源, 博采众长,承前启后,经过长期的艺术实践,形成了内紧外松、有条不紊、表演细腻、含蓄隽永的独特艺术风格。不仅推动了相声艺术的发展,在海内外也享有相当高的声誉,不愧为当代的相声泰斗、幽默大师,并被人们誉为“人民艺术家”。
  他演出的传统相声有200多个, 其中主要包括: 《卖挂票》、 《黄鹤楼》、《相面》、 《开粥厂》、 《蜡点灯》、 《白事会》、 《八扇屏》、《窝头论》、《梦中婚》、《对对联》、《三字经》等。 他创作、改编并演出新的相声节目60多个, 包括《买猴》、《十点钟开始》、《偏方治病》、《猜戏名》、《似曾相识的人》等。多年来,马三立还培养了阎笑儒、班德贵、连笑昆、方笑天、常宝华、高笑林等许多相声演员,其子马志明也已成为相声表演名家。
  2000年,马三立被确诊为膀胱癌,2003年2月11日去世,享年8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