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小曲艺”文学即说唱故事的艺术的文学基本特性。
  “大曲艺”文学的传承性、变异性及其在建国后的变化,受曲艺表演制约而产生的通俗性和为表演提供基础的性质,“小曲艺”文学全部具备。此外,它还具有以下特性:
  1、采取第一人称叙述故事的写法,同时给演员进入角色、摹仿角色、 在“说法中现身”创造条件。 如京韵大鼓《独占花魁》里的: “迷迷胡胡地秦锺把梦做,我梦见小花魁那美貌的女娇娥”。 再如京韵 《大西厢》里说:“小红娘听此言她是似笑不笑,抿着一个嘴儿地那么笑,哟,我说我的姑娘,哎哎哎,你到底儿是比我们大两岁儿,说话你怎么那么苍!” 以上两个例子,上句都是说书人的话,而下句则变成曲中人的语言:前者 “我” 即为他——秦锺,后者“我”等于她——红娘。 作者在写作时, 心中要有数:演员何时以第三人称出现,叙述故事;何时以第一人称出现,进入人物。 在文学上,给演员 “装龙装虎”、“象不象、三分样”创造环境和便于点到为止的内容。
  2、故事情节起伏、曲折、单线发展。 说唱故事的艺术的时间是顺序时间,空间是连续空间,时空的顺序是连续关系,与实在的时空关系大体一致。 体现在情节结构上,一般以单线发展为主, 作品无论长短,大多有一条主线,有一个或几个中心人物贯穿始终。体现在叙述方法上,一般以正叙(评书艺人叫正笔)为主,大多按故事发展的顺序、进程依次叙述, 时间随情节的发展依次流逝,地点随情节的变化依次更迭,来龙去脉,清清楚楚,时空变换,一目了然。拿评书来说吧,正叙是它的主要叙述方法。由于时空的限制,正叙在表现丰富多彩的生活、纵横交错的矛盾、复杂激烈的斗争等方面,有诸多不便。可如果采取一般“纯文学”小说那样的写法,多条线索同时发展,一定时候交叉,又难以满足观众的特殊的审美要求。怎么办?采用突破时空顺序、连续关系的写法,将平行发展、 届时交叉的多条情节线索并到一条线索上来,化多线为单线,就可解决这个矛盾。小说《红岩》围绕许云峰、江雪芹、刘思扬等英雄,同时展开了几条情节线索,它们最后都交叉于白公馆与渣滓洞。根据小说改编的评书,采取了单线发展的方式,以许云峰为中心,按他的故事顺序讲说,江雪芹、刘思扬等人的故事暂且按下不表。待许云峰在狱中碰到他们时,再用“倒笔”叙述他们各自的故事。这样既反映了生活错综复杂的本来面貌,又适应了评书观众的审美心理。
  3、人物塑造是在具有传奇性的故事情节中完成的。 说唱故事的艺术是以情节的曲折、故事的跌宕吸引观众的。在传奇性故事叙述中,人物形象逐渐被树立起来。譬如,一部长篇评书常常包括几个大段落,俗称柁子,每个柁子围绕一个中心事件讲述,如《水浒传》的“三打祝家庄”、《三国》的“赤壁之战”之类。一个柁子又分为几个梁子,每个梁子都有一个故事高潮,如 《三打祝家庄》 中的“石秀探庄”、《赤壁之战》中的“借东风”之类。一个梁子之中分为若干个“扣子”,扣子即是扣人心弦的悬念。又有大扣子、小扣子之分。大扣子以叙述故事为主,情节紧凑,丝丝入扣,其中又往往贯串着若干小扣子;小扣子以刻画人物为主。随着一个个扣子系上、解开,一个个梁子、柁子的来龙去脉被交待清楚,曲折的情节令观众时惊时喜时怒时哀。在这过程中,一个个生动的书胆、书筋被塑造出来,成为观众所熟悉、所喜欢、所憎恨、所讨厌的人物形象。
  4、叙述故事时,有话则长,无话则短。 譬如评书、鼓书、评弹、词话,脚本要将故事发展的时间的变化、场所的变更,一一交代清楚,丝毫也不能含糊。它删略琐节,排除那些不能反映创作对象本质特征的现象,“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冷淡处,提掇的有家数”。就是说,演员叙述到“冷淡处”可以用三言两语轻轻带过,把采龙去脉交代清楚。
  5、语言明白如话,描写多采用白描,让生动的描写融于质朴的叙述之中。譬如单口相声小段《属牛》写知县,仅仅一句“拿金耗子往寿堂上一摆,知县得在旁边盯着,好让知府看见他,”,既写了动作,又写了表情,还写了心理活动。特别是那个“盯”字,妥贴,传神,活画出知县那副孜孜〓〓于钻营拍马的丑态。写知府,不过三句话:一眼瞧见了金耗子,“理着小胡子,拿手掂掂:要是他一拿拿起来啦,那是分量轻,就搁那儿拉!”这一拿没拿动,“一拍这知县的肩膀”,称赞起来。三句话,三个动作。 第一,“理着小胡子”,好不优哉游哉,其身分,其神态,一下就凸现了出来。第二,“掂掂”金耗子,不但描绘了人物的具体情态,而且写出了他贪婪而老练的内在情状。第三,“一拍这知县肩膀”,其满意之情,故作亲呢之态跃然纸上。
  6、唱词以及诗、赞、赋等受节奏和唱腔旋律的制约,具有音乐性。关于这一点,不言自明。 限于篇幅就不赘述了。

                                  编 著 者:王春晖
                                  出  处:《艺术研究》
   【上一页】                           发表时间:1996年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