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昆曲是戏曲剧种的最为古老的一种,也叫“昆山腔”、“昆剧”。昆曲的起源是昆山(今天属于江苏)。根据明代(公元1368——公元1644)人士魏良辅《南词引正》是元朝(公元1279——公元1368)末年顾坚所创始的。一般认为昆曲在明代嘉靖年间,由魏良辅吸收海盐腔,弋阳腔的音乐给以加工提高,影响日益扩大,魏良辅配合传奇作家梁辰创作了《浣纱记》,使它成为符合昆腔韵律的脚本,对昆腔的传播起了推动的作用。
  昆曲腔调细腻婉转,因而也有“水磨腔”的美称。表演上舞蹈性极强。昆曲还产生了许多支派,如北昆,湘昆、川昆、宁昆等等。但是在清朝中叶,昆曲逐渐走向衰落,在解放前几乎绝迹于舞台,解放以后,在对这一珍贵剧种进行抢救、整理的一系列工作后,昆曲又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经常演出的传统剧目有 ,《游园惊梦》、《思凡》、《跪池》、《醉皂》、《痴梦》等 ,以及经过整理加工的《十五贯》、《太白醉写》、《西园记》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