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态:投入喧沸都市的一枚冰片  
    蒙古草原的悠扬长调 ,苗族山寨的欢快踩鼓 ,八桂大地的嘹亮山歌……青歌赛上原生态民歌的袅袅余音犹在耳畔,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舞台又现原生态质朴清新的舞影弦歌。
裹着山野的花香,挟着湖水的清凉,天然去雕饰的原生态艺术好似投入喧沸都市的一枚冰片……
  散落乡野的珍珠
  近年来 ,从中国南北原生态民歌擂台赛 ,到蜚声海内外的原生态歌舞《云南映象》,再到2006年央视青歌赛,原生态以真而美的艺术气质赢得了人们的由衷喜爱。
  生长在民间沃土,带着浓浓的自然气息,有人将原生态艺术比作散落乡野的珍珠。
  当一颗颗珍珠在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的舞台上次第出现,人们无不为民族艺术散发的奇异光芒再度惊叹:
侗族大歌《蝉之歌》,以人声模拟鸟叫虫鸣,清丽婉转的自然之音把观众带进了青山绿水之间,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和谐之音宛若天成;
  傣族舞蹈《孔雀》,那“三道弯”的舞姿,是傣族舞蹈的“标志性动作”,象征傣族性格的水或许就是它的生态土壤;
  藏族“堆谐”《飞弦踏春》,以踢踏舞的形式表现青年男女蓬勃向上的快乐心情,每逢传统节日、农闲时节,甚至黄昏傍晚,众人便相约而出,边跳边唱;
……
  拾起这些散落在乡野的珍珠,仔细擦拭观瞧,便能看到其温暖的光芒中民族艺术跃动的精魂。
  以真实感动观众
  “原生态”一词由自然科学借鉴而来,生态是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的一种生存发展状态,原生态则是一切在自然状况下生存下来的东西。辗转田间地头的原生态艺术,何以一登大雅之堂竟令专家与观众们啧啧赞叹?
  中国艺术研究院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保护国家中心主任田青认为,对观众而言,艺术的最高境界是感动,而感动的基础是真实。原生态之所以博得大众的认同和热爱,正是以其真实的表达感动了我们。
  音乐人汪静泉说,人们在饱尝了各式各样的文化大餐之后发现,最有魅力的、能够以不变应万变的,还是那些最自然、最淳朴、各民族与生俱来的东西,原生态就是这样一种东西。
  中国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李毓珊说,原生态,即为生命之态,原始之态,自然之态。
  如此解释,令人豁然开朗:原生态所表现的生命的自由与奔放,为不堪精神重压的都市人减负;好似来自远古的苍凉,让浮躁的心片刻沉静,得以聆听历史的回响;与自然相敬相亲,方能体会山水间的旷达与智慧。
  每一分钟都在消失
  
“目前传统文化消失的速度很快 。每一分钟、每一秒钟都有传统文化在消失,原生态就在其中。”专家的话令我们心头一紧,原生态文化资源保护实在十万火急。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中国少数民族戏剧学会会长谭志湘说:“对于原生态艺术,我们首先要尊重它,按照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去保护与传承,而不要刻意地定义它,不要纳入固有的模式来束缚它。否则,它会失去特有的艺术魅力而变得苍白。”
  加大保护力度是一个方面,“尤其要警惕商业化的运作,这样会破坏文化的特性。”田青说。
  眼下,经过商业包装、市场运作之后,原生态艺术变得不伦不类、“走形”“串味”的例子已不鲜见。民族文艺会演参演歌舞《天堂草原》的艺术总监廉信说 :“原生态是文化遗产,不应是娱乐品种 。我们要在尊重生活的前提下,赋予原生态以时代感,真诚地把民族文化遗产展现给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