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大壮观的《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的名作《清明上河图》是我国十二世纪初期一幅杰出的风俗画,描绘了北宋京城汴梁以及汴河两岸的繁华景象和自然风光。画中有五百五十余人,各种牲畜六十多匹,木船二十多只,房屋楼阁三十多栋,推车乘轿也有二十多件。作者以长卷形式,采用散点透视的构图法,将繁杂的景物纳入统一而富于变化的画面中。画中每个人物、景象、细节,都安排得合情合理,疏密、繁简、动静、聚散等画面关系,处理得恰到好处。充分表现了画家对社会生活的深刻洞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能力。《清明上河图》既是一件伟大的现实主义绘画艺术珍品,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北宋大都市的商业、手工业、民俗、建筑,交通工具等详实形象的第一手资料,具有重要的历史文献价值。

  这幅画为绢本,淡设色,纵24.8厘米,横528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从内容上看,全画可分为三段,首段描写郊野春光,中段描绘了虹桥下的险情,末段表现城内的热闹繁华。整幅作品仿佛一曲震撼人心的交响乐,几经起伏跌宕,层层展开,推向高潮,在热烈的气氛结束,北宋都城繁荣和发达的主题得以充分的体现。
  静寂的郊野春光,奏起了整幅画面优美柔和的序曲: 疏林薄雾中, 掩映着三五农家、小桥、流水、老树、扁舟;一片柳林,枝头刚刚泛出嫩绿,使人感受到大地回春的气息。农民在田里耕作,路上,驮队、挑夫、骑马坐轿的等等,各路人马正陆续向城里汇集。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