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 国 的 绘 画
 
    中国绘画的历史源远流长,大致说来,唐朝以前的作品以描绘人的种种活动为主,是人物画称盛时期。至唐中叶,山水画、花鸟画开始兴起。山林、田园的作品能引导人脱离尘世的纷扰,进入清静逍遥之境界,故山水画深得士大夫的推崇;花鸟画中的花草、木石、鸟兽属山野中生物,充满活泼的生机,也广受喜爱,因此山水、花鸟画继人物画之後兴起,并称为中国绘画中的叁大主要画科。
  唐宋时期的帝王、贵族是当时相当重要的绘画支持者,在这环境发展出来的艺术,其创作目的带有较严肃的政教意义, 风格上倾向於富丽堂皇。 宋代宫廷设有制度相当完备的画院,尤其是好艺善画的宋徽宗,更礼遇画院画家,还设立画学培育人才,画院的活动在此时达到了高潮。但由於社会经济与文化逐渐的转变,参与绘画的文人渐多,而文学影响到绘画的程度也愈深,到宋代已有以苏轼为首的文人画思想兴起。 到了元代, 因为宫廷无画院组织,院体画衰落,而文人画又已蔚为一股重要的潮流,因而画坛的领导地位,转移到文人画家手中。文人作画喜好自由不拘的画法,并崇尚清逸淡雅的风格。他们比较喜爱山石、云水、花木、四君子(梅、兰、竹、菊)等题材,因为这些景物在形似方面没有人物画那样拘谨,较易於发挥笔墨的自由性。
  中国画是否写实,是一个经常被讨论的话题,可能有很多人认为它是非写实的,但是这种答案仅触及了部分的事实。唐宋时代是中国绘画写实作品发展到高峰的时期,但中国绘画所追求的写实,不是透过视觉作客观地反映物象的存在,而是表现出带有主观的认知。
  写竹是中国绘画常见素材之一。例如宋朝的「折槛图」中的人物,并不是刻意要表现人体衣物在某种时空下,受光线照射後所产生的明暗关系,因此没有形成明显的立体感。 画家在钩画线条後,略施渍染, 分出阴阳深浅变化,代表对形质恒常认知的感觉。画中方形的花台,若以客观的视觉来看,应如透视学所画出来的形状,也就是前端较後端长些的梯形。但是真实的花台前後两端等长,故此图即以认知的观念,用平形四边形画成。
  另一幅宋朝画家梁楷所画的,所欲描绘的不是一位等闲易见的街坊人物,而是在表现一位超脱尘俗的高士,因此不宜以一般的真实人物为对象。画中奇异古怪的造型,潇奔放的笔法,正能衬托出这位不凡人士的奇逸特质,而这幅画便是写意作品的代表。
  中国绘画是属於以线条为主位的艺术,与书法甚为近似,故两者早有相当程度的关系。当元代文人画盛行时,文人画家更刻意强调书画一体的观念,并且积极倡导以书入画的画法。而诗与画之间的关系,也就在文学对绘画的影响逐渐加深的情况下形成。诗画的融合以士大夫画家为先导,日後也波及了画院,宋徽宗即曾以诗句来考画家,试验画者能否描绘出诗句中的妙境。
  中国画自宋代开始,有少数画家在画面不醒目的角落上落款或钤印。至元代文人画盛行时,文人有意展露他们的书艺与文章,因此在落款後还加上相关的题记或诗文,并且书写在画面相当明显的位置上,落款题字遂与绘画形成了新的结合关系。而画家的钤印,也从此时开始成为惯例,在诗书画之外,又融入了印章艺术,使中国绘画含蕴了更丰富的艺术性。
  二十世纪以来的台湾,无论政治、经济以至文化方面,都有着某种程度的转变,绘画亦不例外,传统绘画在现代中国人的生活中,仍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但也有不少画家要反映新时代的感受,因此在作品中尝试着融入新的表现法,为中国绘画再度开拓更广阔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