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走基层·看文化系列报道(9)
游主题文博展馆 览“津”彩人文底蕴

 
 

  日前,记者跟随2017年“走基层,看文化”采访团走访本市各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采访了一批主题各异、有着浓浓津派文化氛围的博物馆、纪念馆。近代百年的历史风云变幻给天津留下了丰厚的历史人文遗产,这些主题文博展馆或有着特色收藏,或以独特历史背景自成一格,成为津城一道道独特的文化风景。
  在游人如织的古文化街上,有一座联升斋刺绣艺术博物馆。据介绍,联升斋始建于1893年,传承了清末民初刺绣工艺大师沈寿的“仿真绣”技艺,是一种以油画、山水画、照片为蓝本,通过绣娘的一针一线高度还原的刺绣作品。2014年,在南开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建成联升斋刺绣艺术博物馆,馆内藏有苏绣、蜀绣、湘绣、仿真绣等多种传统工艺绣品数百幅,填补了京津地区同类博物馆的空白。值得一提的是,馆内的“镇馆之宝”是一幅长12米宽1米的《天后圣迹图》巨幅绣品, 由12名有着20年以上绣龄的刺绣工艺师耗时3年制作完成,“以线代笔,以针作画”,整幅作品呈现多达348个人物,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妈祖生平事迹。
  在距离联升斋不到几百米的通庆里内,泥人张美术馆静静地坐落于此。泥人张美术馆由泥人张世家后代集资兴建,坐落于天津古文化街, 截至2014年第六代传人为馆长张宇。副馆长李丹介绍, 馆内展陈着泥人张世家自清代以来的历代经典作品,其中有张明山先生的成名之作《余三胜像》,张玉亭先生的经典作品《钟馗嫁妹》,以及张宇先生的《达摩》《伏虎罗汉》等。
  天津老城博物馆是天津市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典型传统民居三进四合套院落,现存3600余件文物, 再现了天津600年的城市发展。一道院保留“老城小梨园”,展现天津曲艺之乡文化特色,作为表演曲艺、相声等民间艺术非物质文化平台。二道院东厢房为天津老城历史沿革展,该展厅通过专题片“老城历史沿革”、数字化3d互动体验、老城旧影等,撷英吐蕊,展现天津“退海成陆六个世纪沧桑巨变,历史名城九河下梢社会风情”;正房为天津老城博物馆馆藏汇报展,以清至近、现代部分藏品为主,共计150余件(套)。三道院西厢房为天津老城年俗展, 该展厅象征性展示天津老城普通百姓年俗场景及复原居室陈设等。
  在天津,特色各异的私人收藏博物馆也是一大亮点。位于河西区友谊南路的泉香阁钱币博物馆是天津首家创立的家庭个人收藏博物馆。馆主王定祥的钱币收藏生涯已逾五十载,藏品已达3000余种近万枚。王定祥告诉记者,从1999年开馆至今,这里接待过很多收藏爱好者和试图了解钱币文化的参观团,还是不少学校的第二课堂。每次只要有人慕名而来,他都会热情地为大家讲解钱币知识,一起分享钱币收藏的乐趣,传播和弘扬中华民族的钱币文化。
  在蓟州区翠屏山脚下的天津沉香艺术博物馆“LIVE IN”体验区,立足于全国政治文化中心首都北京, 同时辐射京津冀三地。体验区利用当地的山水优势,重新整合资源,40亩体验空间全域布局、全景打造,推出一种新的文化体验模式,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生活文化艺术相结合的深度体验,该区域包含文化、旅游、教育、 培训等多项职能。 为了让文物能够“活”起来,蓟州“LIVE IN”项目, 用全新的展览模式和展览思路, 以“物”为表象, 以“人”为线索,展现文物镜像,让观众在现实中穿越,在展览中生活。在展览过程中,深度梳理文物的历史背景、文化脉络、使用人群,利用其中的文化元素打造系列生活空间,通过视觉空间、听觉艺术、嗅觉感受、传统文化表现手法,结合沉香样本、沉香雕刻艺术品、中国古代香器以及文字、图画等辅助手段,充分利用技术手段,还原重要文物和历史的生活场景,为人们展示出不同时期,不同人群审美观念、文化态度的发展脉络。据主办方介绍,该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博物馆展览方式、教育活动、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多方面工作的探索,有利于促进京津冀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丰富人们的休闲文化生活。

                                     2017-11-14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