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18世纪的北京与东京什么样?到首博来一次穿越之旅

    如果以18世纪这一时间段为节点, 北京与东京这两座历史文化名城在城市建造、 百姓生活、文化艺术等方面有哪些异同?8月14日至10月7日, 首都博物馆与江户东京博物馆作为各自首都的城市博物馆代表, 两馆策展人员共同策划举办了首都“都市?生活——18世纪的东京与北京”展,共同研究城市发展历史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并把策划重点放在展现中、 日同一时期,历史文化和人民生活的看点上,发挥城市博物馆展览的特性。
  “展览以18世纪的北京与东京(18世纪称为江户)为背景,通过两个国家城市博物馆所藏精品文物,从宏观城市功能与规划,到百姓的城市生活,再到丰富多彩的城市艺术,多视角、多维度地展示了清前期盛极一时的北京和幕府时期繁花似锦的江户。”策展人介绍。
  一个时代、两座城池
  展览的第一章节名为“城市营造”,主要通过图片、模型、建筑构件等,分别展示北京与江户两座城市的营建与发展。
  现场讲解人员告诉记者,明清北京城的前生为元大都城,1420年明朝第三位皇帝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往北京;1644年明朝灭亡后,大清帝国仍定都北京,称这里为“京师”。江户这一地名据说取意于“入江门户”,1590年德川家康分封至关东后,因江户地域广阔、水运畅通,故在此安营扎寨,开始了新城的开发建设;1603年,家康成为征夷大将军并设立幕府,江户成为日本的政治中心;至第二代将军德川秀忠,又营造中心江户城,环绕江户城郭的街区也随之逐步得以完善。
  到了18世纪,北京与东京同为汇聚全国各地丰富物资以及人才的巨大繁华城市。两座城市的景观和熙攘繁华的景象,从《康熙六旬万寿图》《熙代胜览》等画卷以及印版中可见一斑,为了满足旺盛的消费需求,各行业以及营生应运而生。两座城市独有的自由豁达的氛围又孕育出特有的文化。比如,江户人喜好祭祀活动,他们在各地传统习俗基础上,开始举办独特的岁时活动;此外,还出现了上至武士下至平民的“文化沙龙”,从而推动了文学、艺术、科学等文化领域的再创造。
  因此,在展览“城市生活”的章节部分,观众们可以看到居住、服饰、经商、节日、育儿、教育、娱乐等七个展示组,分别展示两座城市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运用比较方法进行的双城历史片段的展示,展现所处城市与域外城市在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特点与风情,共性与特性,从而深化对自身世界与外部世界的认知。”工作人员说。
  18世纪的东京被称为江户,整治的稳定和商业的活跃带来了富足的市民生活以及城市文化的丰富多样,书法、绘画、雕塑、漆器以及纺织品等城市技艺在贵族和武士阶层的美学关注下,吸收传统技法特点的同时,汲取民间和国外艺术的精髓,对当代日本的艺术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城市艺蕴”章节,重点展示了江户的各种文化艺术,涉及卷轴、屏风、版画等绘画类别和漆工、瓷器等工艺技法。比如,在瓷器方面,荷兰东印度公司作为西方瓷器贸易的纽带,向日本寻求订单,客观上促进了日本制瓷业的发展;日本美术的典型样式——浮世绘,借鉴西方写实艺术来体现江户市民生活。这些,作为一种平民艺术真实地反映了近代日本的人文价值。
  江户东京博物馆展品占比2/3
  展览的首站于2017年在东京率先拉开帷幕,2018年8月14日移师北京,并作为中日双方联合办展的重要成果之一。  2017年在东京展出时,以首都博物馆展品占2/3为主,2018年在北京展出时,以东京都江户东京博物馆展品占2/3为主。同一主题,根据所展出城市的不同,有所偏重,以满足当地观众的需求。
  记者了解到,这场展览共展出展品181件(套),其中日方展品112件(套)。通过图片资料、生活民俗资料、工艺品等各类型展品,分别展示18世纪北京与东京的城市面貌、城市生活以及东京的各类艺术发展,向观众介绍两座城市的构造、生活以及文化,并探究两者的异同。一个时代、两座城池,物质生活所呈现的异与同,折射出两个国家文化的个性与共性。
  北京与东京这两座东亚的历史文化名城,已建立起近四十年的友好城市关系,密切的文化交流是题中应有之义。此次展览通过对比展示的方式,将人们对自身所生活城市所熟悉和了解的历史,迁移到同一时代另一座城市的衣食住行之中,帮助人们更感性地理解其他城市的历史文化,从而希冀在情感上引起共鸣。


                                  2018-08-16
                                 (新闻来源:光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