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了解天津在古代历史中的发展进程

    “天津人文的由来”是天津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之一,它概略地展示了天津自旧石器时代末至清朝中后期上万年的历史进程, 揭示了天津从不毛之地到运河城市的曲折过程, 对于因河、海交汇与毗邻首都而形成的军队屯驻、人口聚集、漕运枢纽、商品流通等影响古代天津发展的重要因素给予了突出展示。
  伴随考古发掘工作的深入进行, 2007年考古工作者在天津蓟县北部山区采集到2000余件旧石器, 透过这些斑驳的旧石器, 依稀看到约8000年前, 最早的“天津人”手持石器打制工具的情景。而关于天津的由来因此可推至中国历史的最早时期——旧石器时代。
  由于蓟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出土的陶器基本上融合了南、北两大文化区系的特点,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发生此消彼长的变化,构成了燕山地区新石器时代独特的文化现象。考古工作者发现,天津地区汉朝遗址分布比较广泛,西汉时期,东平舒县的县志设在今静海区境内的西钓台,城内以西汉时期文化遗物为主,也有战国时期的遗物。该展厅就展出了西钓台出土的青铜短剑。另外,蓟州别山汉墓是一处规模宏伟的东汉豪族墓地。展柜中展出的铜镜、玉器、剑、戟、熏炉及金马书刀等反应了当时庄园主的生活面貌。
  展厅内的一幅图描绘了金代版图内的天津。金王朝最初利用永济渠旧道将来自山东、河北、河南的漕粮运往中都。但好景不长,永济渠旧道逐渐淤塞,且难于疏浚。为此,金章宗于1205年改凿永济渠北段,使其经三岔河口北流,就是我们现在的北运河。改凿后的永济渠到今静海独流后不再西行霸州,而是东折经杨柳青至今天津市内的三岔河口,与今北运河相汇,再溯流而上至通州。著名的京杭大运河开始流经天津。由三岔河口至通州的漕渠(今北运河)在金代曾被称作天津河。
  展厅中还展出了清代海船上的铁锚, 出自海河。1684年海禁开放后, 来自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的海运商船直至天津,开辟了天津往返闽、粤等地的航线。其中,闽粤商船队规模最大,“以每船五十人计之,舵、水人等约在一万上下”,带来了大量洋广杂货。与此同时,天津人也开始驾船出海,从事海上运输,并由此出现了一批大船商。
  在“天津人文的由来”展厅中,还有张明代天津城集市分布图,粮道终成商路,漕船即为商船。这种变化使天津由行政色彩极浓的国家漕运枢纽、漕粮中转之地,向着商品集散之地和消费市场迈进。早在明朝宣德年间后,天津城内中心和四个城门附近就出现了集市。到弘治时期(1488~1505)又添设五集一市,达到了每天有集有市的程度,商业繁荣可见一斑。
                                

                                 2018-04-16  
                               (新闻来源:城市快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