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跳龙门乡土艺术博物馆开馆
《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发布

 

  昨天,一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成果──国内第一部《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在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正式对外发布。与此同时,来自全国各地历史学、人类学、民俗学、艺术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的近20位专家聚集一堂展开研讨,为“传承人口述史”这个新学科方向的理论建设添砖加瓦。  
  “传承人口述史”是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中诞生的学术新理念,是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冯骥才三十年口述史实践的思想结晶,经过十余年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学科方向。针对传承人口述史领域缺乏理论建设与指导的现状,冯骥才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完成国内外第一部《传承人口述史方法论研究》。这部专著的问世,在口述史学、民间文化遗产研究以及相关领域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标志着系统的、专业的、深入的传承人口述史研究迈上新台阶。 
  围绕传承人口述史理论建设的主要问题, 以及这部著作未竟之观点, 研讨会特邀专家学者共同推动这一学术成果的发展。值得一提的是, 这次研讨会还聚集了国内口述史领域四家顶级学术机构的学术带头人, 包括国内第一家口述历史研究所──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 国家图书馆“中国记忆”项目中心、 中国传媒大学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以及研讨会的承办方──国内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一家专门致力于传承人口述史的学术机构和依托于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的“中国传承人口述史研究所”。
  研讨会上, 冯骥才向国家图书馆、 崔永元口述历史研究中心、 温州大学口述历史研究所赠送书籍。 他表示,“口述史”是个风头正健的热词, 但口述史的写作者和研究者, 站在历史学、人类学、文学、非遗学乃至新闻学等不同的立场之上,对口述史的理解和认识各不相同,口述史的理论充满乱象,“但我们不怕乱,乱是丰富的体现,这是一个学科创生初期必然的现象。”冯骥才希望学者们能从各自立场、领域的经验出发,共同对口述史的理论进行思辨、解释和交流,更重要的是能通过他们成熟的经验,为“传承人口述史”理论的建立填补空白。
  此外,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跳龙门乡土艺术博物馆也于昨天开馆,与会专家学者以第一批正式观众的身份参观了这座独具特色的博物馆。
                             2017-11-09
                           (新闻来源:天津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