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首批文物抵达国博开箱布展

 

  日前,“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全球巡回展进入收尾阶段, 而富有意义的最后一站,他们选择了中国。走遍世界,跨越东西,在中国,一部“世界简史”正被严谨的英国人徐徐展现。
  目前,为此次展览精挑细选的文物展品正陆续运至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中英策展方的工作人员已摩拳擦掌,进入到开箱布展的紧张筹备工作中。2月15日, 随着第一批文物的抵达,记者第一时间来到布展现场,体验了珍贵文物开箱、点交、装置的全过程。据悉,该展将于3月1日起向公众正式开放。
  “英式严谨”邂逅“中式审慎”
  展览展出的这100件(套)文物展品具有人类文明在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意义,历史跨度大,涵盖面广,从200万年前人类制造的第一批石器到当代中国制造的太阳能灯具与充电器,可一览文明的进步与时代的跨越;从大航海时期西方“日不落帝国”的环球航行纪念章到东方艺术的代表——古中国春秋战国青铜镈、东南亚的青铜爪哇皮影戏偶等,可管窥世界文明的丰富与多元;从大洪水记录板到米诺斯礼拜者,记录着人类宗教文化与历史进程的潜在默契;同时,印度文明印章、阿拉伯铜手、戈尔兹伯勒窖藏、阿富汗战争挂毯等默默讲述着彼此各异而又殊途同归的世界多样文明……在第一批到馆的展品中,还有珍贵的中国西周康侯簋与唐三彩立俑。
  布展现场,英方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进行开箱操作,这些空运而来的珍贵文物有多重保护措施为其保驾护航。“我们选用特制的集装箱和专业的减震填充物,以此来最大程度减小运输对文物的磨损。”本次展览英方文保工作人员凯伦说。
  “控制、调节展厅内的温度与湿度,对珍贵文物的保护至关重要。”中方策展人、国博副研究馆员闫志说,不同文物对展厅温湿度的要求不尽相同,石材文物如大理石、火山岩石板对温湿度的要求不算太高,但纸质、木质和特殊材质的文物就需要被放置在特制的展柜里,严格控制温湿度。闫志指着眼前的展品“刘易斯棋子”说,这些棋子大部分由海象牙雕成,少数是鲸齿材质,对温湿度尤为敏感。“要有一个合适的外部环境,展柜里还要有相对稳定的内环境。”只见英方文保员正将一个特制的温湿度检测仪器小心地放入展柜内。“通过监控仪器显示屏上的数据,可以随时掌握展柜内环境的具体情况,以此最大程度减轻不同地域环境对文物的影响。”凯伦说。
  据了解,此次展览因为很多展品在世界范围内罕有,同时考虑到形态多样化、材质多样化、年代多样化的展品特点,英方对国博的整体展陈环境与条件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筹备期间,中英双方反复讨论所有细节,诸如辅助材料的安全、化学物品的隔离等,都经过反复磋商。
  “中方为我们提供了最好的场馆,国博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优秀的策展团队,他们的执行力与学术水平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凯伦说。在国博外事处工作人员、负责此次展览对接英方工作的孙婧看来,英方的版权意识极强,凡是涉及展品信息,都要求把相关文字稿件发其审阅。说明牌、标签、展板、海报等所有与展品相关内容都要标明“大英博物馆”的版权标识。“甚至标点都会不厌其烦地去琢磨。这些看似苛刻的工作模式,在文物及博物馆界,其实是非常珍贵的品质,也值得我们学习。”孙婧说。
  “钉到钉”式点交,厘清责任
  布展现场一隅,当英方文保员将文物从集装箱里小心翼翼地搬至桌面,剥去一层层外部防摔减震物后,只见一座出土于中国河南的唐三彩立俑出现在众人眼前,色彩明丽凸显着唐韵之华贵。文物两侧,中英双方的工作人员正进行着细致的点交工作。
  文物点交是展览工作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展览由策展设计过渡到实际布展阶段的重要过程。据介绍,点交报告的准确性和详略程度等细节内容对展览进行及撤展后续工作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展览的周期越长、展品更替越频繁、文物数量越庞杂,这样的特征越突出。”参与此次展览文物点交工作的中方代表张运说。
  “当文物运至馆内, 中英双方会在现场同时对文物进行细致清点,发现问题并记录。 通过比对点交报告,两方进行核对,确保文物在运输、展陈过程中的安全。”闫志介绍,“这就是所谓的‘钉到钉’模式点交,概念源于书画艺术品外展流程,即展品从钉在墙上取下来到重新钉在另一面墙上, 整个过程要最大限度实现展品的毫发无损。” 英方由于更加熟悉文物,所以点交所用时间比中方快很多。“很多时候,既要确认文物的现有状况,还要根据现有状况对未来可能发生的现象做出合理判断,并反映在记录里,以备将来问题扩大化时有据可查。”英方负责点交的工作人员补充说,文物具体保存情况界定起来有划痕、刮伤、磕碰、按压、污渍、脱落、锈蚀、残断、开裂、粘接、后期修复等不同内容。
  “英方的文物来我们这边展览,展览期间我们要承担文物的安全责任。点交的过程实际上是责任的交接转移过程。”张运坦言,点交环节也不止一次,中英双方除了在交接环节点交外,英方在出发前就进行了一次点交,等展览结束回到英国,会再次进行点交。张运向记者强调:“我们中方参与的点交环节对我们来说至关重要。如果在运输过程中出现了文物损伤,我们便可以开展前及时掌握,厘清责任。”
  强调人类文明的共通与互补
  据了解,从2012年至今,国博与英国的大英博物馆、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有过合作办展经历。“以前与英方合作时,对其工作人员的办展思路与严谨态度颇为赞赏。”闫志感叹,“很难想象,大英博物馆有800多万件藏品, 从如此丰富的馆藏中挑选出100件(套)展品,用它们来讲述全球历史与文化故事,太有趣味,也太具挑战性。”
  以物述史,旨在启迪观众思考自身与世界、个体与文明之间的微妙关系。 这些文物跨越了200万年的历史,几乎涵盖了世界所有地区的文明。“展览平等地看待人类曾经存在和当代仍然存在的各个文明,力图发现每个文明自身的价值及其对人类历史的贡献。”凯伦说。
  “展览更加强调人类各种文明的共通之处与互补性,这一点从入选展陈的每一件展品中都能看出。”在闫志看来,不同文明最终关心的问题是相同的,“我们是否可以减少因为解释方式的不同而造成的流血和冲突,是否可以通过办展的方式来消融文明间的误解,实现互鉴与共进,这是我理解的英方策展的最终目的。”



                            2017-02-22
                         (新闻来源:中国文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