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国家海洋博物馆收藏清代单爪木锚 史料有证可查

 

  国家海洋博物馆馆藏清代单爪木锚,锚杆长4.2米,锚爪长2.78米,重约500公斤。品相完整,形制较为少见,如四道铁箍、铁冠帽等。锚杆、 锚爪、铁箍上附着大量海洋浮游生物等的孢子、贝壳类幼虫酸性白色分泌物, 说明该木锚为海船所用。
  锚,作为船停泊时所用的设备,有单爪、双爪和四爪之分。古代的锚是一块大石头,或是装满石头的篓筐,称为“碇”。碇石用绳系住沉入水底,依其重量使船停泊。
  我国古代早先用石碇系留系泊船舶,宋元时期使用的是木石相结合的锚物,而元末明初后发展为木锚,明代中期以后基本改用木锚、铁锚共存,近代特别是民国中后期完全启用铁锚,民间渔船等少量沿用木锚。
  成书于明末的《天工开物·锤锻·锚》这样记载锚的制作方法:凡舟行遇风难泊,则全身系命于锚。战船、海船有重千钧者,锤法先成四爪,以次逐节接身。其三百斤以内者,用径尺阔砧,安顿炉旁,当其两端皆红,掀去炉炭,铁包木棍夹持上砧。若千斤内外者则架木为棚,多人立其上共持铁链。两接锚身,其末皆带巨铁圈链套,提起捩转,成力锤合。合药不用黄泥,先取陈久壁土筛细,一人频撒接口之中,浑合方无微罅。盖炉锤之中,此物其最巨者。


                               2017-02-14
                            (新闻来源:天津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