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国家海洋博物馆获“镇馆之宝” 9.4米鲸鲨入驻

 

  国家海洋博物馆自然标本征集工作获得重要线索, 近日在山东海域发现的一头长约9.4米的鲸鲨正式入驻国家海洋博物馆,日前,这个大家伙运抵天津。
  9月26日,渔民在山东海域发现一头死亡鲸鲨。获知该消息后, 国家海洋博物馆筹建办迅速派人前往勘查。发现鲸鲨体型巨大, 保存完整, 表皮完好,随即以冰堆方式进行防腐保护。经协商,国家海洋博物馆决定对该鲸鲨遗体实施保护性征集,并办理合法手续。此次到达天津进行初级处理,随后将研究处置方案并制作成标本用于博物馆展览和研究。
  据海博馆负责人介绍,鲸鲨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鱼类,体表散布淡色斑点与纵横交错的淡色带,有如棋盘。每只鲸鲨的斑点具有独特性,可以用来辨识不同个体, 也可以精准地判断鲸鲨的数量。本次征集到的鲸鲨体长约9.4米。制成标本后,将成为近年来保存较为完好、体型最为巨大的鲸鲨馆藏,堪称国家海洋博物馆“镇馆之宝”。
  为更好对该鲸鲨实施保护性利用,国家海洋博物馆筹建办专门成立专项技术组,邀请中科院海洋研究所、天津自然博物馆、厦门水陆生物研究所、海昌极地海洋世界多位专家联合制订方案,科学处置并监督把关,确保高质量完成标本制作等后续工作。
 鲸鲨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认定为濒危物种。近年来,误捕情况时有发生。各地往往采用填埋、分解等方式进行处置,也有部分旅游景区进行收集展示。由于处置方式不科学、保护措施不完善,没有最大限度地发挥鲸鲨的展示教育价值。此次,国家海洋博物馆进行公益收藏, 集结国内顶级专家资源,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了鲸鲨资源的无序利用, 实现了鲸鲨标本边保护、边展示、边研究、边科普的最佳效果。
  国家海洋博物馆是我国首座国家级、综合性、公益性的海洋博物馆,位于中新天津生态城滨海旅游区域南湾南岸。在已征集到的4.9万件藏品中,有明洪武五年鹰扬卫大炮、大清国台湾府海陆布防图、 龙山文化蛋壳黑陶等珍贵历史文物,以及旨在弘扬中华民族辉煌航海历史文化遗产的“宋元福船”复原项目。
  目前,国家海洋博物馆已完成主体结构工程施工,计划将于明年开馆试运行。

                                   2016-10-09
                                 (新闻来源:北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