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辽宁“丹东一号”清代沉船(致远舰)水下考古调查

     
 

  “丹东一号”沉船遗址位于辽宁省丹东市西南50多公里海域中。2013—2015年,为配合丹东港海洋红港区的基建项目,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会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启动水下文化遗产调查工作,最终在24米的海底找到并确认清北洋水师的致远舰。
  2014年4月,用磁力仪物探的科技手段探明“丹东一号”沉船铁质遗物的体量约为1600吨, 明显大于1380吨排水量的超勇舰(扬威舰为超勇舰的姊妹舰)。致远舰原排水量为2300吨,考虑到受炮火摧毁及后期破拆而折损了一些钢材,再去除部分木材、煤炭等非磁性物质的体量。因此,“丹东一号”铁质遗物1600吨与致远舰的现状是相匹配的。
  同时,水下考古调查发现众多遗迹现象均指向为致远舰。
  1.舰体结构:水下残存的穹甲钢板,与致远舰的穹甲防护结构吻合。此外,“丹东一号”沉船还发现多个方形舷窗,这是识别致远舰与其他甲午沉舰的重要标识物。
  2.武器配备:致远舰配备的主要武器装备在“丹东一号”沉船均有发现。
  3.餐具:发现3个带有清晰致远舰舰徽的定制瓷盘或碎片,中间为篆书“致远”。此外, 还找到一把与瓷盘配套使用的银勺,勺柄也印有致远舰的徽标。
  “丹东一号”沉船(致远舰)调查工作所获考古调查资料为中国近代史、甲午海战和世界海军舰艇史的研究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

                                  2016-05-26
                                (新闻来源:中国文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