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有个包青天,铁面无私辨忠奸”,经久不衰的戏曲、电视剧让包拯的故事流传千年,也让这位宋代廉吏的铁面无私、秉公执法的形象广为人知。3月24日,国内唯一的包公司法文化博物馆在开封正式开馆。 该馆不仅存有包公生平和断案历史的众多文字、图片展品,还展示了大量反映中国历代司法成就的珍贵史料。
【镇馆之宝】
包拯墓志铭拓片
3月24日上午8时30分,开封市包公湖畔,开封府景区内一个四合院里,包公司法文化博物馆正式开馆迎客。
“一身正气,威风凛凛。”参加揭牌仪式的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 、 政治部主任徐家新看着博物馆院内的那尊包公铜像,赞不绝口。
包公铜像的南、北、东侧是包公司法文化博物馆的四个展厅,分别是包公生平陈列厅、包公纪念陈列厅、包公司法史料陈列厅、历代司法史料陈列厅。
展厅里,包公一生中著名的故事如拒富人宴、端州掷砚、弹劾国戚、打坐开封府等,都有精美的图片或场景还原。
在包公家世中, 展出的包拯《家训》里的一句话让在场的不少官员驻足细看: 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省高院院长张立勇看后说,这是包公一生中最经典的话之一,对当今的党员干部仍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当属包拯的墓志铭拓片。1973年, 在合肥东郊大兴集发现一处以包拯夫妇墓为主体的包氏家族墓群,出土的包拯墓志铭已碎为五块。
这个墓志铭长达3000余字,约为《宋史·包拯传》的3倍,是研究包拯最原始、最珍贵的传记资料。
【陈列】
罕见的袁世凯称帝时期
审判书
在博物馆里,展有历代司法文书和物品的陈列厅备受人们关注。由兰考法院法官设计的第一个法槌,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法官各时期“法官服”都在这里展出。
格外引人注意的是陈列厅里展出的历代裁判文书,包括乾隆三十一年关于樊可梓告樊乔檊背祖违约案的状式、同治六年关于侯官寨高逢源兵乱证词,以及罕见的袁世凯称帝期间洪宪元年江西高等审判厅审判书等。
当代几个知名大案的判决书也首次展现在人们眼前 , 比如展厅里存有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文物盗窃案 “ 开封博物馆918文物盗窃大案”、“中国歌坛第一案”李谷一与韦唯的名誉纠纷案判决书等。
中国法律制度经历的古代传统法律体系自身演变、传统法律近代化、新中国人民法律建设三阶段的变迁史,在这里有着详细呈现。
【疑问】
博物馆为何叫
包公司法文化博物馆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身为全国人大代表的张立勇首次提出了在开封建设中原司法文化博物馆的建议。此后,经过反复论证,博物馆的名字确定为包公司法文化博物馆。
包拯在开封任职只有1年零3个月,他出生在合肥,葬于合肥,为何包公司法文化博物馆最终选择了开封?张立勇说,虽然包公在开封任职时间不长,但却是他一生中最精彩的时段,歌曲中经常唱“开封有个包青天”,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包公就是开封的一个符号。
但现实中,在包公精神的挖掘开发上,开封还缺乏一个有效的载体。张立勇说,安徽和广东对研究包公下的功夫很大,特别是合肥,一直将包公作为城市的一张名片。开封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完备的封建法律体系的建立就形成于宋时的开封,对我国法制文明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过特殊贡献。
“通过建设包公司法文化博物馆,弘扬包公精神,弘扬法治精神,让人们说到封建法律体系,就能与开封联系起来,说到包公,就能与开封府联系起来,对推进开封法治建设和文化旅游城市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张立勇说。
探究
包公司法文化的精髓
博物馆院内包公铜像背后的展厅上, 高悬的牌匾上写着“执法如山” 四个大字。 包公司法文化的精髓就是 “执法如山”的“执”字。
对包公的赞颂固然是对他个人的崇拜,但崇拜包公也就是崇拜法治。司法的核心在于“执”字,现在全国人民公认包拯就是“执法如山”的代表。
——河南大学校长娄源功
包公的严格执法有着更深一层的含义,就是追求社会正义,所以包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良的愿望,凝结着社会正义。人们推崇包公就是追求社会正义,这正是包公断案故事的意蕴所在,也是包公司法文化久传不衰的根本原因。
——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孔繁敏
探讨
“青天情结”与打虎拍蝇
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贾玉英着重强调的一点,就是包拯的锐意改革、遏制腐败。
贾玉英引用了包拯废除“牌司”制度的典故。北宋开封府旧制,凡到府衙告状之人,不能直接到大堂申诉,府吏坐在门口,先收状牒,谓之“牌司”,府吏常借此敲诈勒索。包拯权知开封府后,改革诉讼制度,废除“牌司”,“开正门”,允许告状之人直接到公堂当面陈述冤情,从制度上遏制了府吏常敲诈勒索的腐败现象。
张立勇也表示, 大家期望所有的法官都能像“包青天”那样清正廉明、刚直不阿。 现在老百姓打官司还有着“青天情结”,这说明老百姓需要、期盼包公这样的人。历来京官难当,而包拯在开封知府的任期内铁面无私,虽然得罪了不少皇亲国戚,但是因为他行得正、坐得直,谁也拿他没有办法。
“建立包公司法文化博物馆,弘扬包公精神,与当前中央严惩腐败分子的要求是一致的。”张立勇说,包公流传下来的事迹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关于严惩贪官污吏的。习近平总书记、王岐山书记对惩治腐败毫不手软,提出反腐败没有禁区、特区,不设底线,指出没有不能查处的“铁帽子王”,这就是当今时代包公精神的最好体现。
2016-03-29
(新闻来源:中国文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