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博物馆里过大年 《大圣来也》亮相首博

     
 

  2月2日,首都博物馆《大圣来也》开展 , 43件首都博物馆藏品及12副上个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西游记”经典新年画亮相。图为展览现场。
  2月2日, 首都博物馆《大圣来也》开展, 该展览通过43件首都博物馆的藏品及12副上个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西游记”经典新年画,来展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猴形象。 据了解, 这也是首都博物馆推出“博物馆里过大年”系列展的第9个年头。展期从今日开始,一直持续到3月13日。
  说起猴, 人们最先想到的一定是《西游记》中的孙悟空。 作为中国文学最经典的艺术形象,齐天大圣以猴子为原型,还原了孙悟空敏捷好动的动物性格; 西行途中,孙悟空身上所具有的七情六欲,被胡适推崇, 并称赞《西游记》是一部具有“人的意味”的神话;故事最终,孙悟空保唐僧取经成功,自身也得道成佛,保一方平安。猴性、神性、人性成就了孙悟空的经典。纵观中国传统的猴文化,同样也是按照这样一种脉络发展延伸。
  中国各种描绘猴的器物、工艺品,以猴为主角的神话传说、文学作品等不仅展现了猴的自然属性,对人所赋予猴的神性及人性都予以了丰富的刻画。《博物馆里过大年——大圣来也》就以猴性、神性、人性为线索和主题,来展示中国精彩而有趣的猴文化。
  猴给人的印象就是机敏可爱,不同于往年单一的红色,此次展览整体以金色和红色两种色调为主,配合灰色的过渡色,将年的喜庆与生肖猴的灵动表现的淋漓尽致。装饰元素中大量水墨画中猴形象的剪影和戏曲脸谱中猴面部特写造型的运用,正好符合猴好动的特性和猴子与人无异的各种表情的形象,完全传达了展览所要表现的猴性与人性的主题。
  另外,展览别出心裁的按照戏曲脸谱的猴脸造像来规划整个展览的分区和展线,从展览形式的角度对猴文化进行了另一种方式的解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016-02-06
                                 (新闻来源:中国文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