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敦煌石窟数字化成果加速“走出敦煌”

     
 

  过去的2015年,备受外界关注的敦煌石窟数字化进程持续加速推进。一大批敦煌石窟艺术精品利用高科技手段成系列、成规模“走出敦煌”,通过“数字展”、“网络体验”、“手机APP”等途径在海内外多个城市“动起来”。
  记者1月1日从敦煌研究院获悉,目前该院已完成洞窟摄影采集119个、 图像处理57个、 彩塑三维重建17身、 虚拟漫游101个,以及4.1万余张底片数字化和113个洞窟三维激光扫描等。这些丰硕成果相继在美术临摹、考古报告、 保护修复、展陈等方面得到应用。
  记者梳理发现,近两年来,敦煌石窟数字化成果加速“走出敦煌”的步伐,包括“数字敦煌”在内的敦煌艺术展相继在香港、杭州、 上海、 兰州等多个城市大规模展出。不仅如此,2016年5月至9月,一批敦煌艺术精品还将首次在美国集中展出。
  被誉为“20世纪最有价值文化发现”的敦煌石窟,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但由于自然因素、人类活动等多种原因, 敦煌石窟集珍贵性、 脆弱性于一身。 针对它不可逆转的消亡危机, 敦煌研究院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利用数字技术为其“延年益寿”。
  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表示, 随着风蚀、 沙化、 二氧化碳和湿气等对莫高窟的腐蚀, 窟内的一些佛像、壁画都会渐渐“老去”,直至“消亡”。而“数字敦煌”就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实现敦煌石窟文物的永久保存。
  王旭东认为,“数字敦煌”工程一方面是为了最大程度地预防性保护敦煌石窟,另一方面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它,然后再利用其知识背景去研究和传承。即使将来遭到地震等不可控的因素可能导致洞窟内的壁画彩塑被毁,但数字化的东西会永远存在下去。

                                        2016-01-13
                                    (新闻来源:中国文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