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文化厅15日发布消息: 黑龙江省考古研究所组成的岩画考古队对中国最北的岩画遗存展开调查, 共先后发现31处岩画点、1850余幅彩绘史前岩画。初步证明了大兴安岭是孕育黑龙江乃至中国远古文明的摇篮,是早期人类繁衍栖息之地。
大兴安岭是中国古代鲜卑、室韦、蒙古等多个民族的发祥地和繁衍生息的地方,在历史上同属中华文化传承地区,遗留有丰富的文化遗产。上个世纪70年代,黑龙江省考古学者曾在大兴安岭漠河与满归一带的深山里,发现“交唠呵道”彩绘岩画。 2012年10月, 大兴安岭人迹罕至的山峰岩壁上又发现大量彩绘岩画。黑龙江省文化厅委派省考古研究所组成岩画考古队,开展相关调查工作。经过2012—2015年的考古调查,在约16.7万平方公里范围内,先后发现31处岩画点、1850余幅彩绘岩画。
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评春告诉中新社记者:“大兴安岭岩画大多分布在人类活动不易到达的群山深处、相对凸立的山峰“石砬子”的岩壁立面上。大兴安岭所发现的史前岩画,全部为红褐色彩绘岩画,颜料当属于人为调合富含铁锰原料等红色粘合颜料,人工直接用手涂绘。绘制应该在温暖季节进行。”
据介绍,大兴安岭岩画纹样主要有三类, 以人物和动物的为主。第一类是人物, 有单人的、 双人的、 三人的和多人的。 有些人物可以分辨出的男女之别, 另外发现有人物形象头插三根翅羽冠饰。 第二类是动物纹, 有狼或犬、 马、 野猪,鹿、 虎、飞鸟(和似龟形)等图案。特别是在上述主要都是写实的彩绘岩画中,还发现有“S”形头上排列有四支立角状的“龙”纹纹样。第三类是其它,有相对比较抽象的日、月图案等。
大兴安岭岩画的发现,初步证明了大兴安岭是孕育黑龙江乃至中国远古文明的摇篮,是早期人类繁衍栖息之地,填补了黑龙江省早期人类历史研究空白。为研究当时的社会关系、生业方式、思维方式、意识形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在中国岩画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大兴安岭彩绘岩画地处中国东北边疆,是中国最北的岩画遗存。由于大兴安岭岩画发现较晚,研究基本处于空白状态,且绝大部分分布在深山密林中, 处于无保护状态。 目前,在调查中发现,部分珍贵岩画自然损毁严重,由于公路、铁路建设、森林采伐、旅游探险等人类活动对部分岩画已造成严重影响甚至损毁。
黑龙江将进一步加大大兴安岭岩画遗迹的挖掘和保护力度,并着手进行大兴安岭岩画考古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工作,通过现代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以确定大兴安岭岩画之间的空间关系。
2015-09-16
(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