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钱山漾文化”命名
——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暨钱山漾遗址学术研讨会在湖州召开

 
 

  11月14日至16日,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文化暨钱山漾遗址学术研讨会在湖州召开,来自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等高等院校和相关省市考古文博机构共60余位考古学者经过认真研讨,认为可以在长江下游环太湖地区命名一个新的考古学文化——钱山漾文化。
  为了能在充分了解考古材料的基础上开展深入研讨,会议的主办方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湖州市文广新局取得了上海博物馆的支持,特别提供了上海广富林遗址出土的考古标本,并与湖州钱山漾、绍兴仙人山等遗址的考古标本在会议现场一同展出。大会主题发言重点报告了钱山漾遗址、广富林遗址和安徽歙县新洲遗址的最新考古成果。学者们就钱山漾遗址的学术价值及钱山漾文化、广富林文化等相关议题展开了讨论。与会专家学者充分肯定了钱山漾遗址的考古发现,从出土器物组合及其特征、分布范围来看,“钱山漾一期文化遗存”作为一个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相对独立的发展阶段已经比较清晰,文化面貌独特并有充分的考古地层学证据,因而支持将“钱山漾一期文化遗存”为代表的环太湖地区相关遗存正式命名为“钱山漾文化”。钱山漾文化与广富林文化的提出,填补了环太湖地区良渚文化与马桥文化之间的空白,完善了该地区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序列,对环太湖地区史前考古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与会专家还对钱山漾文化的文化因素及其与相关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交流。
  钱山漾文化遗存发现较早,但在学术认识上一直与良渚文化相混淆。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和钱山漾遗址的再次发掘,逐渐认识到该遗存是晚于良渚文化的特征鲜明的遗存,其部分遗存大致与中原龙山文化的年代相若。而广富林遗存的发现,将这一问题更加引向深入,良渚文化、钱山漾遗存和广富林遗存都存在明显的差别。2006年,张忠培先生提出将钱山漾一期遗存命名为钱山漾文化,为学术界认识这类遗存奠定了基础。
  张忠培先生在会议总结发言中强调,学术研究是一个不断在前进中困惑、在困惑中前进的过程。钱山漾文化的发现为环太湖地区新石器文化序列的研究搭建了一个新平台,但仍有时代缺环,认识上还有许多困惑,考古工作的路还很长。李伯谦先生在发言中提出长江下游文化研究还需完善文化区系类型,寻找文化的中心聚落,从而探讨该文化在中国史前文化尤其是龙山时代考古学文化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4-11-18
                                     (新闻来源:国家文物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