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动态>>文物博览>>
 
     
       
  文博见闻  

中国首艘专业水下考古船赴唐山探秘清末铜皮船

 
 

  中国第一艘专业水下考古船“中国考古01号”10日在河北唐山海港经济开发区正式启动为期一个月的东坑坨2014年度水下考古工作。
  考古部门目前已在唐山东坑坨海域发现了两艘古代沉船。其中,东坑坨1号沉船是中国目前发现的年代最早、 保存最完整的清代晚期至民国时期的铜皮木船。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柴晓明称,东坑坨沉船不仅仅是一条沉船,也不仅仅是河北的一处文物,它是中华民族开发经略海洋、反映海洋意识的一个重要的实物例证,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当代国家建设价值。
  10日14时40分许,4名水下考古队员在事先标记好的古代沉船遗迹附近准备下水。据其中一名考古队员罗俊雄介绍, 此次一个月的水下考古重要内容就是东坑坨1号沉船的水下重点调查,记录水下遗存观察情况。
  记者从当天考古队员采集的水下影像看到,古沉船上包裹着厚厚的由贝壳、藻类等组成的深色凝结物,露出了一部分蓝色物质。据东坑坨沉船水下考古工作队队长梁国庆介绍,蓝色物质即为沉船的铜皮。
  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毛保中称,此次为“中国考古01号”首航第二站,此次目标以了解船体的结构为主,摸清船体的外围轮廓、舱体结构,剖析船货的装载情况,研判沉船性质和价值,为各种保护预研提供支撑。考古船上约有20多名工作人员,分别来自于浙江、广东、北京、福建、天津等十个省市。
  东坑坨位于河北省唐山市滦南县海港经济开发区、曹妃甸港区毗连处, 沉船位于东坑坨西南侧, 距离海岸线约30多千米。2013年河北省文物研究所同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组队对东坑坨沉船遗址进行了重点调查,发现水下沉船两处。

                                        2014-10-11
                                     (新闻来源:中国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