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秦始皇兵马俑发掘40周年、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建成开放35周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真彩秦俑”展览于28日开展。展出的37件(组)文物,包括彩绘陶俑、俑头、陶片、遗迹等,其中绝大部分是首度向公众展示。
经过长期的考古勘探和发掘,已知秦始皇陵区各类陪葬坑、陪葬墓和修陵人墓葬等达600余处。在出土大量陶俑、 陶马的同时,一些彩绘痕迹也零星出现,但大多数都是身体局部的彩绘残留, 也留给人们秦兵马俑“灰头土脸”的印象。 直到1998年,秦兵马俑二号坑出土了8件较为完整的大面积彩绘跪射俑,这些彩绘陶俑经过修复保护之后,一经展出, 就聚焦了观众的目光,其粉红的脸、朱红的甲带、褐色的铠甲让世人啧啧称赞,惊叹不已。
此次展览内容分为四个单元:色彩的奥秘、装饰的灵感、丧葬的艺术、智慧的延续,通过对彩绘俑头和秦俑坑中各种彩绘遗迹的展示,向观众呈现了秦俑的“千人千面”和“绚丽多姿”。展览还展示了秦俑彩绘的研究成果和保护方法。在对秦兵马俑坑进行发掘时,面临的一个最迫切的问题就是它的保护。残存于兵马俑表面的彩绘突然暴露在空气中,由于湿度的剧烈变化,很快便会发生卷曲、脱落。为解决这一难题,在考古发掘的同时,须要即刻对每个俑进行现场保护,并快速提取,送至修复室内进行后续的保护修复。修复完成之后的陶俑会根据需要被分别送至实验室、文物库房或展厅。
2014-09-30
(新闻来源:人民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