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 “天津市忠烈祠”石碑上的层层谜团被解开, 人们对当时天津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更多的兴趣。这块石碑原来立于日本人建设的大和公园一座神社前,一些“老天津卫”还记得大和公园当时不准中国人随便进入的屈辱。如今,大和公园变身八一礼堂,记录着胜利和新生。
大和公园变身八一礼堂
这几天,有市民向新报提供了一些老图片。“天津记忆文化遗产保护志愿者”团队搜集资料发现,大和公园内其实共有3座石碑,除变身“天津忠烈祠”的石碑之外, 还有两座与1900年“庚子事变”有关的碑。在一个公园内,有如此多的历史标记,可见这个公园当时之繁华和位置重要。
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院长宋志勇教授介绍说,大和公园始建于1904年,位于现在鞍山道和新华路的交口处西北角。公园具有典型的日本园林风格,建有凉亭、竹门、喷水池等景点,并设有儿童游戏场、音乐堂等。当时,对中国人入园作出限制,中国官宦和其他知名人士可由租界局统一分发给入场券,普通中国百姓限于每天下午6点入园,对中国人有明显的歧视。1945年10月6日天津收回日租界, 大和公园更名为“胜利公园”,表达着天津百姓庆祝胜利,再也不受歧视的心情。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 经整修并拆除原神社与石碑,改为天津少年宫。1953年再次更名为“八一公园”。1959年拆除公园, 建成八一礼堂。
最早公园融入英式风情区
除大和公园外,当时的天津,随着各国租界的开发和外国侨民增加,纷纷开设公园,合计达到10座。如今,老公园都已换新颜,成了城市新景。天津师范大学教授、城市文化研究学者谭汝为介绍,旧时天津原有高官豪商建造的多所私家园林,但普通百姓不能随意进入。具有现代城市性质、供公众游览休憩的公共园林由外国租界公园开始。英、法、意、日等租界分别建造了风格各异的公园,有几座是比较有名的。天津最早的公园就是1887年在今天解放北路与大沽北路之间建造的“维多利亚公园”,俗称“英国公园”。1949年天津解放后,随东侧街道定名解放北路而改为“解放北园”。前两年,经提升改造成为泰安道英式风情区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4-04-18
(新闻来源:天津网-每日新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