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讯(记者平丽艳 实习生杨晶宇)1月18日, 随着全省文化工作会议的召开,2014年甘肃文化工作的思路基本明晰。据了解,我省文化部门将紧紧围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加大文化遗产保护力度,促进文化遗产合理利用,将利用5至7年时间启动实施“历史再现”工程,在全省建设1000个左右、不同类型、不同主题、不同所有制、不同投资主体的博物馆。同时还将推动重大文物保护项目的实施,继续做好丝绸之路申遗相关工作,加快推进省内重点地段长城保护工程和嘉峪关、拉卜楞寺等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启动大地湾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
在大力推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板块建设中, 我省将加快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和敦煌、 松鸣岩、莲花山等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的申报、建设,积极争取立项建设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中心、国家级和省级非遗传习所等。同时向文化部积极申请保护资金,加大对我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进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花儿”和非遗传承人的保护力度。
我省文化部门将坚持“敦煌、丝路、多民族”的创作思路,继续挖掘甘肃丰厚的文化资源,加大创作和推精品力度。根据中宣部、文化部等部门的安排,从去年12月开始,开展为期两年的“中国梦”大型文艺创作活动,动员和组织本地最优秀的艺术家,创作一批优秀作品参加全国评选和展示;研究出台《2014-2016年全省戏剧大省建设规划》,建立“规划一批、扶持一批、生产一批、推开一批”的戏剧精品创作生产机制,建立戏剧作品评价标准和激励机制,形成科学的评价体系。
同时,围绕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和“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黄金带建设战略部署,组织各级专业院团积极创作一批体现甘肃精神、彰显地域特色的优秀剧目, 重点打造歌剧《貂蝉》、歌舞剧《裕固族姑娘就是我》等剧目, 继续修改大型话剧《天下第一桥》、 陇剧《西狭长歌》等剧目。此外, 还将加大对文艺名角和文艺领军人才的宣传推介力度,着手编辑出版《甘肃戏剧史》等。
2014-01-22
(新闻来源:国家数字文化网)
|